中國食品安全網訊(羅鵬飛)在南京餐飲界,周麗平的名字與"社區(qū)食堂"深深綁定。從1997年初到南京打工的餐飲新人,到如今掌管覆蓋老年助餐、學生食堂、白領團餐的餐飲企業(yè),她用27年時間書寫了一段"三代同堂"的社區(qū)餐飲傳奇。
一包雞精定下的品質基因
2006年的邁皋橋好又多廣場,周麗平在籌備麻辣燙店時遭遇了創(chuàng)業(yè)第一次考驗。表弟的臨陣脫逃讓她獨自面對剛繳完租金的空店,"既然干了餐飲,就要對得起每碗湯"的信念支撐她扛起重擔。開業(yè)不久,供應商一句"用太子雞精能多賺三成利潤"的勸說曾讓她動搖,但換成廉價調料后,客人"湯底發(fā)苦"的投訴讓她連夜找回原供應商。"食材是餐飲的良心,味道騙不了人。"這次教訓成為她刻在骨子里的經營準則。
28平米小店里的轉型智慧
2008年搬遷至南京林業(yè)大學旁的28平米小店時,周麗平展現出敏銳的市場嗅覺。面對集中下課的學生潮,她首創(chuàng)"蓋澆飯+麻辣燙"雙模式,高峰期單日接待超500人次。當2012年外賣平臺初現時,她成為南京首批入駐餓了么和美團的商家,"學生教我用微信群發(fā)折扣券"的互動,讓"周記"成為南林大特殊的校園記憶。這些經驗在2020年疫情時發(fā)揮奇效——通過社群運營,她的訂餐群3天內激增2000名用戶。
三代同堂的社區(qū)餐飲哲學
2015年玄武區(qū)民政局的一紙養(yǎng)老助餐合作邀約,開啟了周麗平事業(yè)新篇章。她帶著團隊研發(fā)少鹽少油的智能蒸烤設備、針對老人設計"吃多少拿多少"的自助餐系統(tǒng),在鎖住營養(yǎng)的同時降低浪費。"學生要活力,白領講效率,老人求健康"的差異化服務理念,讓她在南京開出7家"三代食堂":為學生打造晚餐特惠時段、為白領、藍領提供健康午餐、為老人定制營養(yǎng)盒飯。
供應商眼里的"小數點哲學"
"周總從不抹零,連5毛錢損耗都照單全收,但是她也從不拖賬。"合作15年的雨潤肉品供應商高總感慨。在周麗平的經營詞典里,"及時付款"和"食材溯源"同樣重要,她每年親自拜訪供應商,查看飼料配方和冷鏈系統(tǒng)。這種較真換來的是3.5萬家庭客戶的信任——疫情期間,她的中央廚房每天精準配送健康、營養(yǎng)餐食。
如今,走進花園路9號的麗平餐飲總部,"健康菜、營養(yǎng)餐、小盒飯、大溫暖"十二字標語赫然在目。從煤氣灶到智能炒菜機,從手寫菜單到AI營養(yǎng)分析系統(tǒng),周麗平始終踐行著最初的承諾:"讓做飯的人吃得安心,讓吃飯的人感受家的溫度。"這條穿越二十載的社區(qū)餐飲之路,正通過3個街道、多個助餐點的裊裊炊煙,溫暖著南京城的每個清晨與黃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