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月,山花爛漫,春意盎然。近期,重慶多所中小學學生紛紛走出課堂,開啟“春游模式”。有學校組織學生背著鍋碗瓢盆去野炊,有學校的學生化身“農(nóng)夫”體驗耕種辛勞,還有學校組織學生開啟一場科技探索之旅……春游到底怎么游?是單純的“玩”還是要賦予教育意義?
背著鍋碗瓢盆去野炊,“土味”春游受熱捧?!斑琛琛庇灞眳^(qū)港悅大道附近一條小路旁,附近村民養(yǎng)的一頭黃牛一邊吃草一邊低聲叫喚,一群背著鍋碗瓢盆的學生聽到后,跟著學了起來,引得大家哈哈大笑。4月8日上午8點半,渝北區(qū)鹿山小學近700名師生開展了以“膳食營養(yǎng)·龍娃當家”為主題的“春游”活動。
15分鐘后,孩子們抵達“野炊大本營”時,前來“支援”的家長們已等候在此。各班迅速劃定“伙食陣地”,孩子們也明確分工:有的搬石頭砌灶、有的去找干樹枝……隨著一縷縷炊煙升起,一場“廚藝大作戰(zhàn)”開始上演。
六年級(2)班的周俊羽和父親搭檔炸酥肉。當一鍋金燦燦的酥肉出鍋后,孩子們迫不及待地圍上來品嘗。
不遠處的紅色天幕下,三年級(1)班的劉啟晨正在教班上的7名同學包抄手。抄手皮是面粉做的,加點水后會變黏,就能粘起來。在她的指導下,一張張面皮逐漸變成一顆顆飽滿的抄手。
“缽缽雞、缽缽雞,一元一串的缽缽雞。”三年級(1)班旁邊,一年級(4)班的學生一邊串缽缽雞一邊唱歌,在他們的歌聲和笑聲中,一大盆缽缽雞很快就串好了。
其他班級的孩子們也是各顯身手:一年級(1)班的同學們在家長帶領下做起冰糖葫蘆;四年級(1)班的同學準備做蛋炒飯;五年級(2)班的孩子一邊燒烤一邊吆喝;五年級(3)班的傅建豪同學正賣力地炒著柴火雞……
“這個活動太有意思了,我是專門請假過來的。看著這些鍋碗瓢盆,一下就找回了小時候的記憶?!彼哪昙墸?)班學生家長胡女士說。
活動結束后,在家長和老師的幫助下,孩子撿拾干凈地上的垃圾,帶回學校統(tǒng)一處理。
據(jù)了解,不只鹿山小學,重慶市多所中小學也開啟了“土味”春游:渝北區(qū)興隆中心小學的孩子們背著鍋碗瓢盆,徒步去野炊的視頻火爆全網(wǎng);榮昌中學的春游同樣煙火氣十足,同學們個個爭當烤魚大廚……
學非遺、進研究院、探秘科技園,春游也能很多元。除了野炊,一些學校還推出豐富多樣的春游活動,讓孩子們親近自然、親近科學。
“插秧啰……”4月8日,渝北區(qū)巴蜀小學六年級學生來到東升村鄉(xiāng)村美育·藝術研學課堂教育基地。在這里,他們穿上雨靴、脫掉外套,化身農(nóng)夫下田插秧,還在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性傳承人帶領下學習非遺編竹筐。
與高年級同學不同,該校一年級的孩子們來到七彩祥云開心農(nóng)場,在這里認識蔬菜、采摘蔬菜。他們在老師的指導下學習制作泡菜。洗蘿卜、切蘿卜、裝壇子……只見學生們分工明確,配合默契,不一會兒,一壇壇泡菜就制作完成了。
其他各年級也有屬于自己的活動:三年級的學生用石磨研磨豆子、過濾豆渣、看豆花凝固的神奇變化;四年級的學生自己動手把一碗碗面粉做成一根根面條,并品嘗了自己的勞動成果;五年級的同學則學會了采茶和制茶技藝……
渝北巴蜀小學專職副書記李穎介紹,這次“春游”活動,以“我有一雙巧巧手”為主題,通過“做中學、學中悟”的方式,讓孩子們在玩耍中、動手實踐中體會勞動的意義。
除了渝北區(qū)巴蜀小學,重慶多所學校也將勞動教育融入春日實踐活動中。例如,重慶市第十八中學的學生們來到江北區(qū)鐵山坪街道翠微社區(qū)的農(nóng)田里,翻耕、播種、施肥、澆水……
也有學校選擇用腳步丈量春日;還有的學校在春光中探索科技和生產(chǎn)的奧秘……
春游該怎么游?專家這樣說。學生們在充分享受春游快樂的時候,一些話題在網(wǎng)絡上引起熱議:春游是單純的“玩”,還是要賦予教育意義?要不要帶著“任務”去玩?
重慶市青少年社會教育協(xié)會秘書長曾劍表示,春游到底該怎么玩,其實并無明確的界定,畢竟孩子認識世界的方式有很多種。純玩也好,帶著教育意義也罷,關鍵要結合教學實際,利用好學校的資源,因地制宜構建多元春游路徑。
市教委相關負責人表示,研學實踐活動主題要促進書本知識和生活經(jīng)驗的深度結合,發(fā)展學生適應未來生活所需的必備品格、關鍵能力和正確價值觀。學校要結合教學實際、學齡特點設計和實施研學課程,突出課程的校外延伸和校本化融合。(李周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