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當晨光劃破天際,就是滄州市新華區(qū)交通南大街的志愿滄州愛心服務站的閃光時刻。
這里,被人們親切地稱為“愛心粥屋”。
淘米、煮粥、洗菜、切菜……這些看似平常的動作,在愛心粥屋的志愿者手中,化作了溫暖人心的力量。四年來,他們堅守“一碗粥溫暖一座城”的小心愿,風雨無阻,給環(huán)衛(wèi)工人、低保戶、貧困殘障人員送上熱騰騰的免費早餐和關懷,為8萬余人次提供服務。
一間開了四年的店
4月10日凌晨6時,環(huán)衛(wèi)工人們早已開始了一天的工作。此時,愛心粥屋里的蒸屜也正冒著熱氣。
“大家往里坐啊,暖和!”志愿者們熱情招呼著,麻利地給來到粥屋的每位環(huán)衛(wèi)工人端上兩個包子、一大碗白粥和一碟小菜。
一名環(huán)衛(wèi)工人放下碗,笑著向身旁的“紅馬甲”豎起大拇指:“以前為了節(jié)省時間,早上就帶點兒吃的將就一口。自從有了愛心粥屋,每天早上都能吃上熱乎飯,還不用花錢?!?/p>
為環(huán)衛(wèi)工人提供免費早餐,這家店已經(jīng)堅持了四年。
2021年,愛心粥屋成立,由滄州市新華區(qū)大運河愛心志愿協(xié)會負責運營,場地由滄州銀行提供。周淑云是這間粥屋的負責人,主要負責炒菜、熬粥、召集志愿者。每天早晨5時,她都會準時來到這里。
剛開始接手時,第一道難關是蒸饅頭。
“一次要蒸500多個饅頭,我們都沒經(jīng)驗?!敝苁缭普f,那時候,她天天泡在饅頭房,跟人家取經(jīng),最后終于掌握了竅門。
第一回看著饅頭冒著熱氣成功出鍋時,周淑云高興壞了。從那以后,她更加相信,只要用心,沒有干不好的事情。
做公益一天、兩天并不難,長年累月、持之以恒,卻不是件容易的事。
愛心粥屋成立那一年的冬天,趕上下大雪,周淑云一夜沒睡踏實,凌晨3時就起床了。一出單元門,狂風裹挾著雪片像刀子一樣割在臉上。
到了粥屋,她一邊忙,心里一邊犯嘀咕:“這么大的雪,肯定有不少志愿者來不了?!?/p>
正想著,志愿者李文芹推門進來。62歲的她,家住道東街道三角線社區(qū)。因為擔心路況不好,她凌晨3時30分就騎著電動車從家里出發(fā)了。
早餐結束后,地上的積雪厚達10厘米。平時半個小時的路程,李文芹推著電動車,用了五個小時才回到家,中間還不小心掉進了積雪覆蓋的溝里。
歇了一天,第二天一早,她又準時出現(xiàn)在愛心粥屋。她說:“有意義的事,就得堅持干!”
一群奉獻的人
4月14日凌晨5時,王連宗就醒了。
快速洗漱后,他來到愛心粥屋。他趕到時,志愿者尹新華和張麗已經(jīng)在廚房里忙活上了。
“今天被你倆搶先了,明天我再早來一會兒,爭取第一個到!”王連宗和大家開了幾句玩笑,便開始檢查粥屋里的電燈和電器。
大廳和廚房的燈都亮,和面機插上電后能正常使用……他檢查了一圈沒發(fā)現(xiàn)問題,就開始洗雞蛋。
在愛心粥屋,王連宗事事沖在前,是個大忙人。平日里,他除了幫著洗雞蛋、蒸饅頭、清洗蒸屜外,愛心粥屋里的燈、和面機、蒸箱、電鍋等都是由他檢修。
“我以前在單位負責船舶電氣檢修,沒想到,來這兒當志愿者后以前的手藝還能派上用場?!蓖踹B宗說。
退休前,王連宗是一名海員,長年在外地工作。退休后的一天,他偶然聽朋友說愛心粥屋正在招募志愿者,覺得這件事很有意義,便報了名。
在他看來,愛心粥屋就像一個磁場,吸引著越來越多人加入進來,奉獻愛心、幫助他人。
周淑云參與了愛心粥屋裝修、置辦物品的整個過程,每天早上在粥屋忙到7時,再回家給孩子做飯、送孩子上學?,F(xiàn)在,15歲的女兒王宇佳也成了粥屋的志愿者,沒事兒就來幫忙。
72歲的李廣和是愛心粥屋志愿者中歲數(shù)最大的。兩年多來,他只請過兩天假,那兩天他還讓老伴兒去“替班”。
安鳳云的婆婆需要人照顧,一到粥屋蒸饅頭的日子,她擠時間也過去幫忙?!爸驹刚邆儼局?、蒸饅頭忒趕咯,我過來能幫點兒是點兒?!卑缠P云說。
每周五,滄州市中宇小學都組織學生到愛心粥屋開展志愿服務。孩子們和家長、老師一起,幫著擦桌子、擺凳子、收拾碗筷。孩子們說:“我們也要像這里的爺爺奶奶、叔叔阿姨一樣,成為有愛心的人?!?/p>
如今,在愛心粥屋,參與服務的志愿者已達9000人次。
一些暖心的事
4年來,愛心粥屋不僅暖了很多人的胃,也感動了很多人的心,為大家搭建起了奉獻的平臺。
在這里,有兩個愛心專座,是專門留給琳琳和她奶奶的。
琳琳今年9歲,父親去世,母親改嫁,和奶奶靠低保金維持生活。一年來,琳琳和奶奶每天早上都會來愛心粥屋吃飯。
由于每天早上來粥屋吃飯的有六七十人,琳琳和奶奶來得稍微晚些,就沒有座位了。周淑云怕琳琳上學遲到,便和志愿者們商量,給她們設了兩個專座。
環(huán)衛(wèi)工人們知道這一情況后,不僅沒反對,還搶著和志愿者一起給她們送溫暖。幾位環(huán)衛(wèi)工人給琳琳買了新衣服、新鞋子,志愿者給琳琳和奶奶送去雞蛋,還有一些社會愛心人士托周淑云給她們送去生活用品……
溫暖和愛心,在這里接續(xù)傳遞。
4月2日一早,環(huán)衛(wèi)工人袁寶通在愛心粥屋吃完早飯,特意囑咐周淑云別關門,自己要去買袋面粉送來。志愿者們不舍得讓他花錢,說了好半天才暫時把他攔住了。
這不是袁寶通第一次主動為粥屋捐食材。
去年冬天,他特意買了5公斤香油送到粥屋。志愿者們不收,袁寶通說什么也不同意,志愿者看他鐵了心,最后決定把香油留下給環(huán)衛(wèi)工人拌菜用。
每天早上,都有幾位環(huán)衛(wèi)工人早早來到愛心粥屋,幫著志愿者抬粥桶,吃完飯還主動留下來幫著打掃衛(wèi)生。他們說:“這么多愛心人都在幫助我們,我們做點兒事也是應該的?!?/p>
前幾天,有一位環(huán)衛(wèi)工人在粥屋吃飯時突發(fā)疾病,現(xiàn)場的環(huán)衛(wèi)工人和志愿者,有的抱住他,有的搬椅子,有的打120,大家齊心協(xié)力,及時將這位環(huán)衛(wèi)工人送到了醫(yī)院。
“在愛心粥屋,像這樣的暖心事一件接一件,幾天幾夜也說不完。”周淑云說,許多愛心人做好事不留名,為粥屋捐了很多東西。
有位老人,連續(xù)三年給粥屋捐雞蛋,到現(xiàn)在已經(jīng)捐了三萬多個了,但每次志愿者問她叫什么名字,她都不愿透露。
記者翻開厚厚的捐贈賬本,每一筆愛心都被清晰記錄下來:一袋南瓜,兩捆大蔥,3個凳子……
“這里的每個人都滿腔熱情去幫助別人,就像一束束微光,照亮了他人,也讓這座城市暖意融融?!睖嬷葜驹阜章?lián)合會會長、新華區(qū)大運河愛心志愿協(xié)會名譽會長王成東說。
采訪結束時,喜歡寫詩的王連宗朗誦起他為愛心服務站寫的一首詩:“奉獻出一顆愛心,哪怕惠及一棵小苗,期盼其慢慢成長,等待果實與爛漫……”(王璐丹 祁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