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瓜、裝車、運輸……眼下正是打瓜上市的季節(jié),走進內蒙古自治區(qū)通遼市開魯縣東風村打瓜基地,瓜香混合著泥土香在田野里醞釀,一派繁忙景象。
趙波今年種了70畝打瓜,為了提高土地利用率,他還在打瓜地復種了葵花,沙土地種出的打瓜個大飽滿,遠銷遼寧、北京、天津等地。
打瓜屬籽用西瓜類型,是一種喜溫耐熱的一年生植物。而沙質土壤加上適宜的溫度、充足的陽光,讓開魯縣的打瓜質量備受好評。
“打瓜畝產8000斤左右,現(xiàn)在批發(fā)價每斤0.6元錢,復種葵花每斤7元左右,拋去開支,每畝純收入能達到三四千元?!壁w波說。
這邊喜獲豐收,那邊豐收在望。在東風鎮(zhèn)網紋瓜基地,大棚內瓜香四溢,再過10天網紋瓜就上市了。
2018年,東風村將育苗后的春棚二次利用,種上網紋瓜。“每畝效益在萬元以上,村里的120畝地的大棚都種上了,預計收入在200萬到300萬之間,戶均增收入2萬元?!睎|風村黨支部書記趙玉新說。
近年來,東風村因地制宜發(fā)展特色產業(yè),帶動村民增收致富,助力鄉(xiāng)村振興。特色產業(yè)的發(fā)展鼓起了村民錢袋子,也為更多的村民在家門口務工增收創(chuàng)造了條件。
“在家跟前,離得近,出來打點零工,摘點瓜,一天能掙三四百元,能干半個多月。”村民張清說。
鄉(xiāng)村振興,產業(yè)先行。東風鎮(zhèn)東風村的主導產業(yè)是紅干椒和玉米。在這個基礎上發(fā)展起了谷類、瓜類等特色種植近2000畝。產業(yè)興旺的美麗“畫卷”正在鋪開,特色種植“遍地生花”。
“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擴大特色種植面積,增加種植品種,以便招來更多的客商,這樣我們種植的農產品也就更值錢,村民能夠實現(xiàn)增收致富的目標?!壁w玉新說。
青枝綠葉果兒長,辛辣甘甜任人嘗。在通遼市奈曼旗太平屯村紅干椒種植地,色澤翠綠的小辣椒掛滿枝頭,甚是喜人。
“辣椒這幾年的行情不錯,每斤5元錢左右,比其他作物收入都高。”村民辛龍正望著長勢興旺的辣椒喜上眉梢。
太平屯村與紅干椒種植大縣開魯相毗鄰。多年前,在開魯打工的辛龍接觸到了紅干椒,發(fā)現(xiàn)這是一個值得種植的經濟作物。剛開始他種了5畝地進行嘗試,收益十分不錯。“我現(xiàn)在有3個大棚,能自己育苗,有種子、機器、技術,所以收入比其他人高一點。”辛龍說。
“去年我家種了16畝,畝產大概在700斤左右,價格達到了每斤5.5元,今年擴大到了50畝。”說起辣椒的銷路,辛龍說依托附近的開魯縣,銷路不愁。
太平屯村種植紅干椒已經有多年的歷史,近年來,因為種植基礎好、技術成熟、收購價格高,紅干椒逐漸成為村里的主要經濟作物之一。如今,小辣椒種出了大產業(yè),2023年,太平屯村紅干椒種植面積1000余畝,成為鄉(xiāng)村振興新的活力點,托起了群眾的致富夢。
而在奈曼旗清河村甜葉菊種植基地,密密麻麻的甜葉菊長勢喜人。翠綠色的甜葉菊在陽光下迎風生長,與盛夏的鄉(xiāng)村美景交相輝映,成為一道獨特的風景。
這片甜葉菊是清河村王文舉和合作伙伴共同經營的一片種植基地,面積約400多畝。
“甜葉菊適應性強,好管理,畝產效益高?!蓖跷呐e介紹,他們是以訂單方式為一家制藥公司種植,每公斤價格在24元左右,今年種植的甜葉菊面積擴大到了600畝,比去年多了200畝,預計年底收入可達到100余萬元。
“甜葉菊的畝收入還是不錯的,是玉米的3到4倍,我的想法是帶動更多的村民種植甜葉菊,形成規(guī)模,我們的收入還能更高些?!本哂胸S富種植經驗、嘗到“甜頭”的王文舉說。
甜葉菊的葉片是一種天然甜味劑,從甜葉菊葉中提取的菊糖甙被廣泛應用于醫(yī)藥和食品工業(yè),市場前景廣闊。
近年來,通遼市推進農業(yè)農村現(xiàn)代化,延伸農業(yè)產業(yè)鏈條,實現(xiàn)“以特富農”,鄉(xiāng)村發(fā)展邁向高質量,農民幸福指數節(jié)節(jié)攀升,農業(yè)發(fā)展實現(xiàn)了從“土里刨食”向“特色生金”的蛻變。(張林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