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來,遼寧省大連市全面構建中小學勞動教育實施體系,統(tǒng)籌資源,創(chuàng)新模式,推動建立課程完善、資源豐富、形式多樣、機制健全的勞動教育體系,目前已在全市中小學形成普遍重視勞動教育的氛圍。在中小學按每周1課時的標準設置勞動教育必修課,將勞動教育與其他學科教學進行互相滲透、互相融合。
大力開展與勞動有關的興趣小組、社團、俱樂部活動,進行手工制作、勤工儉學等實踐活動。在學校日常運行中滲透勞動教育,設置“校園勞動崗”“班級服務崗”“學校勞動周”等,積極組織學生參與校園衛(wèi)生保潔和綠化美化,組織好學校的日常生活勞動和服務性勞動。開展校園生產勞動,普及校園種植,鼓勵有條件的學校開辟專門區(qū)域種植花草樹木或農作物,讓班級、學生認領綠植或“責任田”,予以精心呵護,培養(yǎng)學生勞動能力和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將中小學每周課外活動與家庭生活中勞動時間統(tǒng)籌安排,小學一至二年級不少于2小時,其他年級不少于3小時。
該市從2000年前后開設大力建設中小學生綜合實踐教育基地,市、縣兩級財政先后投入近10億元,建成義務教育階段中小學綜合實踐基地19所,每所基地都不同程度承擔勞動教育相關內容。全市三至八年級學生每年都安排到教育基地免費開展烹飪、面藝、陶藝、茶藝、農業(yè)勞動等多項實踐體驗教育活動,實現了勞動實踐課程集中統(tǒng)一開設。
市教育局組織編寫了《大連市中小學校外實踐基地勞技基地課程標準》,各基地共開設勞動教育相關課程總計超過100門。除了利用實踐基地統(tǒng)一組織勞動實踐教育之外,學校還組織安排學生適當參加社會服務性勞動。
加強中小學家庭教育指導工作,引導家長教育并指導孩子參加力所能及的家務勞動和自我生活服務,開展日常生活勞動教育,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組織學校給學生安排適度適量的家庭勞動作業(yè),引導學生踐行熱愛勞動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曲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