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門縣一枝春茶廠
祁門縣一枝春茶廠生產的蘆安源牌安茶以祁門縣櫧葉種茶樹鮮葉、竹子、箬葉為主要原料,經過采青、攤青、殺青、揉捻、干燥、切斷、篩分、風選、揀剔、拼配、高火、露茶、蒸茶、裝簍、束條、打圍、干燥工藝加工而成。產品清甜爽口,像傲骨的文人雅士,無雜氣,瀟灑脫俗,又如竹子般清新和傲直。茶性溫和,味澀生津,祛邪避暑,能充分發(fā)揮茶葉的藥效作用。
安茶是介于紅茶、綠茶之間后期半發(fā)酵緊壓的傳統(tǒng)工藝名茶,始創(chuàng)于清雍正三年(1725年)。因“此茶經日曬、夜露,受日精、月華滋潤,故有治病健身奇效”,故稱“安茶”,民間又稱“軟枝茶”。其外形緊結勻齊,色黑褐尚潤,香氣高長有檳榔香,湯色橙黃明亮,不僅是飲用佳品,而且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
傳統(tǒng)工藝制作的安茶,澀味較重,不能滿足大眾(特別是年輕人)口感,嚴重制約了安茶的銷售價格和市場推廣。祁門縣一枝春茶廠在傳統(tǒng)安茶制作方法上,不斷改善和提升安茶加工工藝,通過在蒸制工藝中對傳統(tǒng)安茶加工工藝進行創(chuàng)新和改良,增加蒸茶的溫度和濕度,促進安茶內含物質發(fā)生物理和化學變化,最終形成金花益生菌,去除傳統(tǒng)工藝制作安茶形成的澀味,使金花安茶香氣濃郁撲鼻,湯色橙黃明亮,滋味葵定堅實,口感不苦不澀,更適應大眾口味。
2015年12月,祁門縣一枝春茶廠安茶獲得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祁門安茶制作技藝先后被列為祁門縣第一批、黃山市第三批、安徽省第四批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