綏化是農業(yè)大市,耕地面積大、糧食產量高,在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綏化市委書記孫恒義介紹相關情況(安澤 攝)
“堅定不移貫徹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的重要指示,堅持‘三良’配套、改革推進。是綏化在發(fā)揮維護國家糧食安全“壓艙石”作用方面的主要思路和措施?!苯椈形瘯泴O恒義在7月8日舉行的“奮斗百年路 啟航新征程——黑龍江省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主題系列新聞發(fā)布會”綏化市專場上這樣說。
打造良田。堅持以地為本,保護好、利用好黑土地。一是用制度守護良田。全市劃定了“兩區(qū)”面積2239萬畝,每年糧食作物種植面積2740萬畝以上,占耕地總面積的96%,確保耕地“非農化”“非糧化”制度得以落實。探索實行“田長制”,保障“十四五”期末綏化糧食產量突破230億斤。二是建設高標準農田。在現(xiàn)有高標準農田面積1100萬畝、規(guī)模全省第一的基礎上,至少再新建500萬畝,使高標準農田面積占耕地面積的56%。三是推進技術集成應用。重點是抓秸稈還田、有機肥還田、坡耕地治理、小流域綜合治理、面源污染治理,培肥地力、防止水土流失。
推廣良種。綏化市農作物良種應用率達到99%以上,是綏化糧食“十七連豐”的堅實基礎。下一步,將在良種育、繁、推上下功夫。建設“兩個基地”,即,水稻和大豆種業(yè)基地。綏化優(yōu)質稻種的推廣面積,目前占全省二三積溫帶60%。繼續(xù)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合作,在原有基礎上再提高5個百分點。抓住國家大豆振興計劃契機,爭創(chuàng)國家級非轉基因大豆繁育基地。其次,建立“一個體系”,即,種業(yè)質量監(jiān)管體系。推進種業(yè)服務信息化建設,實現(xiàn)種子質量全程可追溯。提升檢測能力,維護市場經營秩序,切實保證農業(yè)用種安全。
應用良法。健全農業(yè)技術推廣體系,靠科技促增產。通過集成先進栽培模式,來創(chuàng)建優(yōu)質高產基地。比如,玉米重點推廣大壟雙行、標準壟密植;大豆重點推廣壟三栽培、大壟三行密植;水稻重點推廣缽育擺栽、側深施肥等,打造畝產千斤以上的高賴氨酸、高淀粉玉米高產示范基地,食味值高的優(yōu)質抗逆粳稻高產示范基地,畝產350斤以上的高油、高蛋白食用大豆高產示范基地。(龐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