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訪問中國食品安全網!
 

“地攤刺客”當?shù)溃统杀究鞓泛翁帉?/h1>
2024-09-19 11:42來源:半月談 編輯:楊玉國

“一起吃路邊攤的日子”曾是許多人闖蕩城市的寶貴記憶。這幾年,地攤經濟雖然帶動了地攤數(shù)量快速回升,但坐地漲價的“地攤”,多了一些網紅氣質,少了一些實惠品質;多了一些顏值,少了幾分價值。不知不覺中,“吃路邊攤”竟快成了高攀不起的消費。

吃不起的“地攤”

曾經的路邊攤憑借著物美價廉、營業(yè)時間靈活,撫慰了無數(shù)深夜打工人的身體和靈魂。如今的地攤有些變了樣:擺攤的人越來越多,攤主越來越年輕,花樣和價格高歌猛進。年初在中部某夜市一個名為“愛情”的麻辣燙攤位前,上演了一碗素菜麻辣燙被索要106元、消費者不得已報警的場景。對此老板回應:“若無資金,請勿光顧;若無困擾,請勿興風作浪!”

“燒鳥串6個,紫菜壽司卷一根,173元,明明可以搶,卻還給了你幾個烤串?!本W友“茄子”在社交平臺曬出了在合肥綠軸公園地攤的花銷,引來網友聲援?!半S便幾個炸串要40,一個澆頭粉35,夾點帶葷的冒菜要100多,沒有店里好吃衛(wèi)生,卻比店里貴不少?!比祟^攢動的眾多夜市中,這樣的疑問比比皆是。

究竟是什么時候,一些地攤變得這么貴的?“地攤=便宜”是我們傳統(tǒng)的消費認知,而現(xiàn)實是,“地攤≠便宜”?!耙环菁屣烉熥拥財倶伺?2元,而店鋪標配6元。一碗冰粉如今到手24元,記憶中明明只有6元嘛!”網友這樣評論。翻倍甚至數(shù)倍的增長,讓消費者的怒氣值也在蓄力。

暑期里,各地夜市攤位繁多,小吃的顏值妝造一個賽過一個:一根玉米澆上芝士,便成了單價40元的墨西哥芝士玉米;手工蛋糕插滿塑料卡通插件小朋友們很是喜歡,4寸蛋糕要價158元堪比迪士尼餐廳……曾經的路邊攤,種類繁多,物美價廉,不僅可以填飽肚子,還能撫慰游子的思鄉(xiāng)之情。那時,我們可以毫不猶豫地為自己購買一份滿滿當當?shù)摹翱鞓贰?。而如今,三五個人在地攤吃飽,比在餐廳花費有過之而無不及,不禁讓人在逛的時候替荷包捏一把汗。

“地攤刺客”多了,創(chuàng)業(yè)心態(tài)歪了

為什么會有越來越多的“地攤刺客”呢?其實,不僅消費者吐槽,一些地攤攤主也有一把辛酸要訴說。因擺攤門檻較低,所以許多人紛紛嘗試在公共場所擺攤。但事實沒有想象得那么簡單,某中部省會城市一條街道被網友稱為第一大夜市,招商的時候這些攤位的價格每個月僅幾十元,如今攤位費已經漲到一個月800元了。即便這樣還是會有很多人將攤位租下,然后再以更高的價格轉給其他商戶賺取差價,轉來轉去導致攤位身價翻倍。起步價如此高,小吃價格能不漲嗎?

除了上漲的攤位費,流量驅使、網紅效應也讓許多攤主的心態(tài)發(fā)生傾斜,在創(chuàng)業(yè)中迷失了方向。

嗞嗞作響的煙火、揮汗如雨的攤主、響亮的吆喝聲,是我們對地攤固有的印象。而現(xiàn)在的地攤堪比“網紅博主”的秀場?;鴿鈯y的女攤主在網紅手打檸檬茶的攤位上,邊搔首弄姿邊不熟練地制作著飲品,身邊圍著幾個高音開播的手機支架……開著大G、寶馬來出攤的“合伙人”們不僅占道停車,還大秀肌肉,在嘻哈打鬧中制作著餐飲,看不出做生意的精心和用心。

網紅地攤有個共同的特征:貴。所謂地攤,就是以貼近百姓、物美價廉的食品、貨品為主。如今“高定”“私定”也擠入了地攤行列。北京市區(qū)一商場前臨時搭建的小型地攤集市,不僅需要20元一位的入場券,商品價格也是十分“高端”。驅蚊燈、木雕、玩偶,原本稀松平常的集市商品,打上了“設計師”標識,就變成了4位數(shù)的限定款。還有不少辨不清真?zhèn)蔚纳莩奁放圃谑圪u,問及貨品來源就是“私密渠道”。不少買了票進場的消費者只覺得自己是“大冤種”。

創(chuàng)業(yè)初衷是好的,但是干著干著心態(tài)就歪了。過去擺攤只為賺點小錢,而現(xiàn)在一些攤主,似乎想通過地攤走紅,走向財富自由。

重新找回低成本快樂

網紅效應或社交媒體的推廣,或許會使有的路邊攤變得熱門,攤主利用這種流量實現(xiàn)財富自由,但更多想一口吃成胖子的攤主品嘗到的是失算的苦果。高價帶來的是消費者的流失和口碑受損,攤位的“血條”見底,一些攤主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的價格策略。

而對于一些低收入人群,高攀不起的地攤會使他們的“快樂成本”變高。路邊攤的優(yōu)勢本來就是親民,如果失去這一優(yōu)勢,其獨特的吸引力自然會隨之消失。

攤主可以根據(jù)季節(jié)、市場等變化,適當調整價格。旺季可以提高一些,反之淡季就給予一些優(yōu)惠。無論什么情況下,攤主都不能過于浮躁,一味盯著漲價,謀求掙快錢,而要著眼于用更好的質量和服務留住消費者,用真誠與努力贏得顧客的認可與支持。這才是長久的經營之道,也能借此獲得消費者的理解和包容,認識到價格適當波動背后的苦辣酸甜。

網絡流量既可能賦能實體經濟,也可能擠兌實體經濟。網紅攤主在一天天增多,管理部門恐怕還要在細化管理上花些力氣。一方面,市場監(jiān)管、交通、質監(jiān)等部門應加強合作,開發(fā)可實時監(jiān)控攤位數(shù)量、位置以及可申請攤位的App,面向攤主和消費者開放,掌握一手數(shù)據(jù),摸清地攤家底;另一方面,要積極引導網紅攤主在線上推介吸引客流的同時,線下也要努力提升攤位產品質量。

行業(yè)協(xié)會等各方力量也應積極行動起來,通過有效的監(jiān)管、引導和支持,營造健康有序的市場環(huán)境,路邊攤才能夠在城市中持續(xù)煥發(fā)活力。

地攤生意沒有捷徑,唯有真誠才是“必殺技”。(張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