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訪問中國食品安全網!
 

體細胞凍存克隆技術助力保存地方豬群體遺傳資源

2021-04-14 14:46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鄭添元

4月10日,記者了解到,揚州大學動物科學與技術學院揚州市生豬產業(yè)重點實驗室與江蘇省畜牧總站,聯(lián)合在江蘇省太倉市開展的梅山豬冷凍保存體細胞克隆試驗,成功產出首批5頭毛色烏黑、皮膚紅潤、玉鼻、蹄部白色的梅山仔豬,這些仔豬目前健康和生長況狀良好。

這標志著江蘇已經全面掌握地方豬遺傳資源體細胞凍存技術,實現了種豬遺傳材料的長期保存和活體恢復。

非洲豬瘟疫情威脅地方豬種保護

記者了解到,畜禽遺傳資源是生物多樣性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維護國家農業(yè)安全、生態(tài)安全的重要戰(zhàn)略資源,是畜牧業(y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物質基礎。

經過長期的馴化和選育,我國已經擁有適應性強、耐粗飼、肉質好的地方豬種,為我國發(fā)展特色畜牧業(yè)打下重要基礎。

“但近年來,非洲豬瘟疫情對我國生豬產業(yè)造成一定影響,也對以活體保護為主的地方豬遺傳資源安全構成威脅。因此,再依靠過去傳統(tǒng)保種方式風險很大,必須引入生物保種這種新技術,來加強對地方豬品種遺傳資源的保護?!苯K省畜牧總站副站長貢玉清研究員說。

2019年,江蘇省農業(yè)農村廳要求各地迅速組織轄區(qū)內地方豬遺傳資源保種單位,依托揚州大學、南京農業(yè)大學等科研院校,采集地方豬種的精液、體細胞等遺傳材料,用超低溫冷凍技術進行保護,并將這些遺傳材料納入省級家畜基因庫以實現長期保存。

在此背景下,揚州大學揚州市生豬產業(yè)重點實驗室良種繁育團隊,在包文斌教授和吳圣龍研究員的帶領下,開始了對地方豬體細胞冷凍保存和體細胞克隆的試驗。

體細胞凍存實現百分百遺傳物質保存

“對地方豬種的體細胞進行凍存和克隆,前期只需要在種豬的耳朵采集組織樣品,培養(yǎng)成纖維細胞后在液氮中長期凍存;需要克隆時,復蘇凍存細胞,將其細胞核移植到已抽取掉細胞核的供體卵母細胞中,培養(yǎng)成克隆胚胎,最后將克隆胚胎植入代孕母豬體內開始正常的孕育過程?!眳鞘堈f。

包文斌介紹,去年來,科研團隊聯(lián)合太倉市農業(yè)農村局畜牧獸醫(yī)站,采集了江蘇省梅山豬(中型和小型)、二花臉豬、楓涇豬、東串豬和紅燈籠豬6個地方豬品種228頭豬(涵蓋全部血統(tǒng))的耳組織樣本,成功分離、培養(yǎng)、凍存了1217管體細胞,并開展了太倉梅山豬(中型和小型)體細胞克隆試驗。

科研團隊于去年11月底向4頭代孕母豬植入胚胎,其中2頭代孕母豬成功懷胎,經過114天精心護理,終于在今年3月14日順利產下5頭體細胞克隆純種梅山豬。這是江蘇省培育出的首批體細胞克隆豬。

“凍精基因庫只涉及公豬,只能保留50%的遺傳物質,而體細胞凍存實現了100%的遺傳物質的保存,因此地方豬品種體細胞凍存和克隆技術可以有效實現地方豬遺傳材料的長期保存和特殊情況下的活體恢復?!卑谋蟾嬖V記者。

專家介紹,農業(yè)現代化,種子是基礎。近年來,四川及浙江等少數省份也已成功開展地方豬種的體細胞冷凍保存及克隆工作。

目前,開展豬的體細胞克隆的最大困難在于,一方面要嚴格防控非洲豬瘟疫情,一方面要保證胚胎成活、受體豬健康和活體豬的出生。因此,體細胞凍存結合克隆技術成功的最大現實意義,在于可長久保存地方豬群體遺傳資源并在需要時實現活體恢復,既降低了疫情下保種的風險,更能夠完善地方豬遺傳資源保護體系。

“從育種技術層面上講,體細胞凍存和克隆技術還可以大量復制特別優(yōu)良的種豬個體,從而加快豬的遺傳改良進展,對在重大疫情形勢下保護地方豬種質資源和現實生產都具有重大意義?!卑谋笳f。(過國忠 虞璐 曹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