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安全是“國之大者”。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構建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確保中國人的飯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解決吃飯問題,在任何時候都是頭等大事。但解決糧食有沒有、夠不夠、豐不豐的問題,固然要緊盯糧食產出的最前端,但在有限的耕地面前,要想提升糧食的供給量,讓我們的餐桌更豐富、更可人,就需要我們打開新思路,加快構建來源廣泛、加工精細、儲存高效的產供銷全流程體系,更加注重在高效儲存糧食、突破糧食生命周期上下功夫、出實策、謀實招。
可以想象,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食物的生產、加工、銷售都是有嚴格標準的,必須尊重食材的產品特性、生命規(guī)律、食用方式來保鮮和儲存。作為百姓餐桌上的大米、面粉等重要食物,只要家家戶戶需要,我們便可從糧油商超、批發(fā)市場等場所輕松購得。但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發(fā)展水平不斷提高,老百姓的食物需求更加多樣、更加多元,“吃飯”不僅僅是消費糧食,肉蛋奶、果菜魚、菌菇筍等日漸成為豐盛人們餐桌的主流食品、重要美食,必須充分保障、高效滿足。
可相對面粉、大米等日常主食來說,果蔬、生鮮、畜禽、水產等食材都是有著嚴格腐敗期限的,超期食物則變質變味,不僅造成資源的嚴重浪費,還會在無形之中削減食品的供應總量。所以說,依托先進的冷鏈技術,對食物的生命周期進行合理有效的“延宕”,對穩(wěn)定市場價格、滿足消費需求、豐富餐桌品類、提升百姓幸福成色就顯得尤為重要。
“備豫不虞,為國常道,有備無患,方可長治久安?!币源蛟炖滏溛锪骷⒌氐男问?,將八方食物資源匯集一處,既可以快速鎖住食材營養(yǎng)、減少食材損失浪費,還能有效實現(xiàn)各類食物均衡供給、破解糧源供給不足的局限。與此同時,從降低流通成本的角度來看,物流集散中心點對點的配送方式,可以有效壓縮新鮮食材“從田間地頭到百姓餐桌”的配送時間,讓食品以更加物美價廉的價格優(yōu)勢惠及萬家群眾,更好地滿足人民群眾對幸福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楊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