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食品安全網訊(薛蓮)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新冠肺炎疫情發(fā)生以來,鹽城市鹽都區(qū)市場監(jiān)管局一直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工作,全面落實疫情防控工作各項任務。結合疫情防控最新要求,開展了“6+1”系列工作,確保病毒無“可乘之機”。
冷鏈監(jiān)管,人物同防。實行專班運行、專人監(jiān)管、專項檢查的“三個專”制度,對轄區(qū)內冷鏈食品經營者做到底數清、情況明,監(jiān)督其履行疫情防控主體責任,建立實施食品安全管理制度、開展食品安全自查和自報。直接操作冷鏈食品的從業(yè)人員要進行新冠肺炎疫苗接種,加強重點防護。對進口冷鏈食品留存的入關證明、檢驗檢疫證明、核酸檢測報告、消毒證明進行重點檢查,及時將信息報送“江蘇冷鏈”追溯信息系統(tǒng),做到進口冷鏈食品來源可溯,去向可追。嚴肅查處經營無證無票、無法說清來源冷鏈食品的違法違規(guī)行為,涉嫌犯罪的,依法移送公安機關。
餐飲單位,吃的放心。要求餐飲服務單位負責人為疫情防控第一責任人,落實好疫情防控的各項措施,對從業(yè)人員做好健康管理,定期開展疫情防控知識培訓,要求員工日常佩戴口罩、測量體溫。顧客及其他進店人員也應積極配合,科學佩戴口罩,做好體溫檢測等相關工作。餐飲服務單位在做好經營場所衛(wèi)生消殺工作時,要避免污染食物。嚴格落實進貨查驗及索證索票制度,從正規(guī)、有保障的渠道采購食品原料,采購進口冷鏈食品時要查驗進口檢驗檢疫合格證明、核酸檢測合格證明、消毒證明文件等。嚴禁采購和制售野生動物及制品。
農村家宴,聚的安心。加強對登記備案農村家宴廚師的疫情防控知識培訓,直接接觸食品的農村家宴從業(yè)人員需及時關注自身健康狀況,佩戴口罩、測量體溫。就餐人數在50人以上(含50人)的農村集體聚餐,農村集體聚餐主辦方、承辦方要提前24小時向舉辦地食安辦按規(guī)定申報,填寫《農村集體聚餐食品安全責任書》,所在地村(居)食品安全協(xié)管員要現場對家宴舉辦者進行疫情防控要求告知,并做好聚餐人員的信息登記工作。
零售藥店,防疫重地。監(jiān)測藥店員工身體健康狀況,要求員工日常佩戴口罩、早晚測量體溫。每日對藥店門把手、收銀臺、柜臺等人員密切接觸部位進行消毒。提示進店人員戴口罩、測體溫、掃健康碼、保持一米線有效距離。在店堂醒目位置張貼“戴口罩、勤洗手”等疫情防控相關內容,提醒群眾提升疫情防控意識。并對購買退熱、止咳藥品的人員進行實名信息登記、并按規(guī)定每日上報。對體溫異常的,要督促、勸導其到附近醫(yī)療機構就診。
農貿市場,守“菜籃子”。落實一米間隔、兩個嚴禁、三個必須、四本臺賬的“一二三四”及憑“蘇康碼”進行分類管理的管制措施。也即,配合相關部門及政府,建議并督促各農貿市場主辦方落實一米間隔防控。嚴禁任何形式的野生動物交易,嚴禁哄抬物價及囤積居奇。每日進入市場人員必須測體溫、必須戴口罩,市場內每日必須消毒,垃圾做到“日產日清”,清運過程中采用密閉化運輸。建立體溫異常臺賬、經營戶每日體溫測量臺賬、管理人員每日體溫測量臺賬、市場每日消毒臺賬。并根據進入市場人員出示的健康碼的顏色進行分類管理。
價格監(jiān)督,買的放心。組織執(zhí)法人員對轄區(qū)內藥店、超市等單位所售的防疫物資用品、居民日常生活用品價格展開拉網式巡查,發(fā)放價格政策法規(guī)提醒函,向經營者宣傳價格政策,告誡經營者必須依法經營,不得有價格欺詐、囤積居奇、哄抬物價的行為,引導經營者合理制定商品銷售價格。同時及時受理查辦群眾所舉報投訴防疫用品價格問題,嚴厲查處價格違法行為。
內部防控,保障后勤。執(zhí)行有防控指南、有管理制度和責任人、有適量防護物資儲備、有屬地衛(wèi)生力量支持、有隔離場所和轉運準備,有網格員隊伍的“五有一網格”防控措施,確保內部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