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訪問中國食品安全網!
 

青海省海東市民和縣:高原春耕新事

2025-02-28 08:49來源:新華每日電訊 編輯:李方冰

初春的陽光灑在青海省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中川鄉(xiāng)光明村的田野上,拖拉機來回穿梭,翻起泥土進行施肥、播種。

這片高原沃土,正迎來一年中最繁忙的時節(jié)。

民和縣地處河湟谷地,平均海拔較低,氣候適宜莊稼生長。與青藏高原其他地方相比,這里歷來是春耕開始最早的地方。

近些年,光明村很多年輕人外出打工,家里留下的多是老人孩子,地種不過來,不少耕地慢慢荒了。村民白七十妹就是其中之一?!拔壹?畝地,前些年丈夫摔傷了腿,我要帶孫子又要照顧他,地實在顧不過來,草長得比莊稼還高。”白七十妹無奈地說。

2021年,光明村成立股份經濟合作社,開始把零散土地集中起來種植。隨著合作社的成立,村里的農業(yè)生產逐漸走上了規(guī)?;?、集約化的道路。村支書朱占恩說:“剛開始大伙兒有顧慮,只流轉了600畝,種了一年后發(fā)現效果很好,大家參與土地流轉的積極性越來越高。今年,合作社托管種植的土地增加到了1000畝。”他掰著指頭算賬:每畝土地的流轉費加上人工、種子、化肥、機械費用大概1000元;集中種植后,農機進田更方便,成本降低了15%;此外,小麥和洋芋輪作,每畝還能多掙幾百塊。

如今,白七十妹將家里的土地全部流轉給合作社,每畝每年平均能拿到400元租金。早上送完孫子上學,她就可以坐合作社的車下地干活?!拔颐刻炷軖?20元,一年下來能賺2萬多元。村里的合作社還有食堂,一天三頓飯都不用操心?!卑灼呤酶嬖V記者,像她這樣的村民,合作社里有20多人。

記者走訪了解到,民和縣正積極貫徹“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zhàn)略,著力改善種植結構和種植方式。

由于地處青藏高原,民和縣長期以來種地收成較少。如果遇到較為嚴重的旱情,一些地里的莊稼會出現連片減產甚至絕收。結合本縣氣候條件,民和縣一些地方探索膜側溝播小麥的種植。

“這種技術主要是在地膜的兩側種植小麥。地膜就像給麥子撐了把傘,雨水順著地膜流到根部,既能保水保肥,同時還能保溫?!泵窈涂h農技推廣中心副主任馬進芳介紹,不僅如此,今年還對15萬公斤小麥種子進行了包衣預處理,即采取按比例用殺菌劑、復合肥“包裹”種子,可以提升種子的抗病蟲害能力和出苗率,預計每畝小麥產量最高可提升15公斤左右。

走進民和縣農作物種子站,存儲庫房內各類作物良種分類整齊擺放,品種前的標識牌上,清晰標注著作物品種的名稱、主要性狀、種植季節(jié)等信息。標本室內擺放著4種春小麥作物標本。種子站負責人介紹,在過去,民和縣春小麥主要是“民和853”“民和588”等本地品種,產量相對較低。為了提升單產,民和縣積極引進和推廣“寧春55”等小麥品種,小麥的單產量提升明顯。

今年,民和縣還遴選合作社的農機手組成農機服務隊,幫助老百姓耕種。這不僅減輕了農戶負擔,還實現了農機資源的充分利用。

“為了提高效率,我們合作社掏錢買了3臺拖拉機?!鞭r機駕駛員朱進山說,“現在耕地、播種用機械,1000畝地20多天就能種完??h里還為我們免費配備了2臺玉米青貯收割機,秋收也不用愁了。”

春耕一線也是農技推廣的主戰(zhàn)場。民和縣農科局從農業(yè)技術推廣中心、農機站、種子站、現代農業(yè)服務中心等單位抽調了30名農業(yè)骨干技術人員。他們深入各鄉(xiāng)鎮(zhèn)村莊,通過舉辦教學講座、現場答疑解惑、發(fā)放技術資料等形式,圍繞春耕備播前期準備、糧食作物種植、農業(yè)機械保養(yǎng)調試等工作,開展服務指導。

“縣里不僅送來了小麥良種和有機肥,還有技術人員手把手教我們翻地、播種、施肥,給了我們很多幫助。”村民秦順梅說。

“我們不僅要讓土地‘活’起來,還要讓農民的錢袋子鼓起來。”民和縣農業(yè)農村和科技局局長嚴玉榮表示,民和縣將繼續(xù)加大農業(yè)科技投入,推廣更多適合高原地區(qū)的種植技術,進一步提升農業(yè)生產效率。(周盛盛 王梓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