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鐵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自主研發(fā)制造的番茄收獲機近日在烏魯木齊實現(xiàn)批量生產并交付首批產品。這款國產番茄收獲機每小時可收獲番茄80噸,并能解決地膜纏繞等難題,整體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這意味著,在新疆番茄采收期,國產機械將大顯身手。
新疆是國內最大番茄產地。長期以來,國內市場的番茄收獲機械依賴進口,存在售價較高、維修服務周期長等問題。為改善這一狀況,鐵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持續(xù)開展科研攻關,在研制采棉機、青貯機等高端農機的基礎上,成功研發(fā)出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國產番茄收獲機。這款設備收獲效率高,最高田間作業(yè)速度可達每小時9千米,最大卸料高度達4.2米,收獲幅寬為1.35米—1.65米,適合采收國內絕大多數(shù)種植寬度的番茄。
從外形上看,高達3.65米的橘紅色國產番茄收獲機“體格”龐大,但由于設計巧妙,農機手操作起來毫不費力。
鐵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張春源告訴記者,設備釆用四輪驅動,爬坡能力強,通過性好。收獲機可實現(xiàn)前輪、向心、蟹行3種轉向模式,轉向靈活,轉彎半徑小,可有效覆蓋采收盲區(qū)。此外,收獲機加裝北斗導航等智能化設備,讓操作更精準便利。
張春源介紹,針對新疆番茄種植特點,這款國產番茄收獲機進行了全方位技術創(chuàng)新。新疆番茄種植大面積使用地膜,但進口設備沒有配備專門的除膜裝置,容易造成地膜和植株纏繞,影響采收效率。這款國產番茄收獲機對機械前端的割臺設備進行了優(yōu)化,可在采收時徹底清除地膜。相比進口設備,國產番茄收獲機在價格上低了三分之一,性能卻毫不遜色,有較強的市場競爭力。(梁樂 朱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