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蓮花山生態(tài)旅游度假區(qū)勸農(nóng)山鎮(zhèn)邵家村迎來一場豐收大賽,比賽內容是掰苞米,參賽選手是來自東北師大附中凈月實驗學校初二和高二的千余名學生。沿著苞米地一道道壟溝,學生們有序地走到各自班級負責的“賽場”?!斑@是我第一次掰苞米,來之前我特意在網(wǎng)上查了一下怎么做才能又快又好,現(xiàn)在就是實踐的時候了?!背醵税啾○┨齑魃蟿趧邮痔?,將袖口扎進手套中,一邊做準備工作,一邊提醒其他同學別被葉子劃傷皮膚——這也是他提前做的“功課”。
勞作讓學生沉浸在收獲的喜悅中
掰下玉米,一層層去皮,最后去穗,同學們小聲嘀咕著掰苞米的理論知識,按步驟實踐。激烈的“賽場”上,同學們干得熱火朝天,一會兒就累得氣喘吁吁?!拔矣X得咱們班的進度有點慢,好像方法不太對?!薄巴?,有時候得使很大勁才能把苞米掰下來,整個流程不太順暢,跟在視頻上看到的不太一樣。”小伙伴們低聲交流著,決定場外求助。
看到站在田梗上的農(nóng)民伯伯,薄皓天跨過眼前的秸稈障礙物去請教?!笆迨澹陉椎臅r候有沒有好辦法?!薄瓣椎臅r候,我們有一個小技巧,先扭一下苞米,然后再掰,省時又省力?!甭牭睫r(nóng)民伯伯的經(jīng)驗之談,同學們恍然大悟,帶著新技能重新投入到掰苞米大賽中。一上午的時間,金燦燦的脫皮玉米堆成了一座座小山。同學們紛紛脫下校服,將玉米包好送到運輸點。擦去額頭的汗水,大家笑著分享收獲,“理論聯(lián)系實際后,我們才能對理論有更深刻的認識?!薄瓣椎倪^程很辛苦,要反復彎腰,雙手使勁,以后我會對每一粒糧食都特別珍惜。”
在苞米地這個特殊的課堂上,師生共同收獲了一份沉甸甸的精神食糧,東北師大附中凈月實驗學校學生處主任范琳琳表示,“學農(nóng)是一項綜合性實踐課程,讓學生在勞作中培養(yǎng)吃苦耐勞的品行,使學生掌握相應的勞動技能,還能夠在勞動中增強學生組織性和紀律性,增強社會責任感,懂得知足、感恩,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朱 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