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人們越來越把食品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無糖食品應運而生。 “不升糖”“無糖”等關鍵詞瞬間抓住了大批老年“糖友”的眼球,贏得了他們的青睞,豐富了他們的飲食。
不少“糖友”誤認為無糖食品就是完全不含糖,沒事就買來解解饞。事實真如此嗎?記者就此采訪了湖北省十堰市中醫(yī)醫(yī)院內分泌科主任黃學軍,他表示,現(xiàn)在一些商家往往對無糖食品的解釋故意混淆概念,廣大“糖友”在購買時一定要辨別清楚。
無糖食品并不等于沒有糖
選購無糖食品的大多數(shù)是患有糖尿病的中老年人。殊不知,在琳瑯滿目的無糖食品中藏著不少披著“無糖”外衣的偽無糖食品。
那么,什么是無糖食品?黃學軍介紹,國家標準《預包裝特殊膳食用食品標簽通則》中規(guī)定,無糖食品的要求是指固體或液體食品中每100克或100毫升的含糖量不高于0.5克。國際通用的概念是,無糖食品不能加入蔗糖和來自淀粉水解物的糖,包括葡萄糖、麥芽糖、果糖、淀粉糖漿、葡萄糖漿、果葡糖漿等。但是,它必須含有相應于糖的替代物,一般采用糖醇或低聚糖等不升高血糖的能替代蔗糖的甜味劑品種。
但是,為什么無糖食品非要加甜味的糖醇和低聚糖呢?不可以根本沒有甜味嗎?黃學軍解釋道:“比如說,加了糖醇的餅干可以叫做無糖食品,而根本不加糖也沒有任何甜味的淡咸味餅干卻不能叫做無糖食品。”
然而,市面上不少標注為“無蔗糖”的食品,往往只是不添加蔗糖,其配料表中加有白砂糖、葡萄糖或者麥芽糊精,這有點像跟消費者玩文字游戲?!坝行疅o糖食品’真正的含糖量一點也不低!”黃學軍表示,無蔗糖不等于無其他單糖(葡萄糖、果糖、半乳糖)或雙糖(乳糖、麥芽糖等),而無糖又不等于無糖醇等甜味劑。
適量攝取糖分對血糖值沒有明顯影響
“無論吃進哪種糖,都是在腸道中被分解、轉化為單糖后被人體吸收、利用。在各類糖中,人體對單糖的吸收速度最快,蔗糖次之,而淀粉則需要逐級分解后才能被人體吸收,因而吸收速度較慢。因此,糖尿病患者應盡量避免食用單糖、雙糖,以防止進餐后血糖飆升?!秉S學軍告訴記者。
然而事實上,號稱無糖食品的產品里面,很可能含有淀粉水解物類作為甜味來源,也就是淀粉糖漿、果葡糖漿、麥芽糖之類。黃學軍說:“這些糖漿升高血糖、變成能量的效率,未必會比蔗糖慢多少。蔗糖還要到小腸中才能變成葡萄糖,而添加葡萄糖的‘無蔗糖食品’會讓血糖上升的速度更快?!?/p>
那么,如果是選擇加入不升高血糖的甜味劑來做成的無糖食品能隨意吃嗎?
黃學軍解釋道:“目前所使用的甜味劑具有口感甜、能量低的特點,對血糖值也沒有明顯的影響,適量攝取,偶爾改善下口味也是可以的。而我們所說的無糖食品只是指食品的成分中沒有或者接近沒有糖分的存在,在血糖的實際控制上只是起到了減少糖分攝入的作用,對人體自身原有的血糖高低根本起不到降低或者控制的作用,如果食入過多的話,會適得其反,使血糖明顯升高。嚴格意義上說,只有藥品才能對血糖的高低起到控制或者降低的作用,僅靠攝取無糖食品是不可取的,明智的消費者特別是我們的老年朋友,絕不能因為某種食品標記‘無糖’,就放縱自己,吃掉這些本來營養(yǎng)價值不高的食物,影響了自己的健康?!?/p>
老年人購買無糖食品需謹慎
對于廣大的老年朋友,在食用無糖、低糖食品時,需要謹慎。由于老年人的腸胃吸收功能很弱,從其他食物中攝取能量的能力不足,主要的能量還是來源于糖類食品,在日常飲食中,如果一味地追求“無糖”或者“低糖”,對身體有害無益。
黃學軍告訴記者,現(xiàn)在一些商家往往對無糖食品的解釋故意混淆概念,將“不含蔗糖”說成是“不含糖”;同時在市場上出售的一些所謂的“無糖、低糖”食品,在生產過程中,將糖精充作甜味劑加入到食品中;最重要的一點還有,如今不少公眾號宣傳該食品能起到降低血糖、血脂的作用,其實這種說法毫無根據(jù)。
對此,黃學軍提醒廣大老年人,在購買無糖食品時,一定要提高警惕:謹防包裝袋上的文字游戲,謹防生產廠家偷梁換柱,謹防宣傳效果名不符實。(楊天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