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訪問中國食品安全網!
 

小麥赤霉病威脅糧食安全 選育新品種保產增效

2022-03-28 11:28來源:科技日報 編輯:韓京華

陽春三月,小麥關鍵拔節(jié)期,但也是病蟲害高發(fā)期。3月20日,記者驅車前往江蘇省高郵市現代高效農業(yè)示范區(qū)看到,示范區(qū)連片的麥田里,綠油油的苗兒長勢喜人。

“這是我們科研團隊歷時16年持續(xù)攻關,利用分子育種技術,在國內首次成功選育出的可抗赤霉病、高抗白粉病的‘雙抗’優(yōu)質高產新品種‘揚麥’33號。它綜合性狀優(yōu)良,豐產性更好?!苯K里下河地區(qū)農業(yè)科學研究所小麥研究室主任高德榮說。

小麥赤霉病是由禾谷鐮刀菌引起的世界性病害,也被稱為小麥“癌癥”,不僅會導致小麥大幅減產,真菌毒素還可能污染食品和飼料,嚴重威脅人畜健康。數據顯示,自2000年以來,全國曾有9年赤霉病發(fā)生面積超過5000萬畝,其中2012年達1.7億畝。

“在我國小麥種植區(qū)普遍都是采用化學方法來抑制赤霉病的重發(fā)。有時施三到四次化學農藥,仍達不到預期效果?!敝袊こ淘涸菏?、江蘇里下河地區(qū)農業(yè)科學研究所程順和說。此外,大量化學藥品的使用和殘留,既增加成本、破壞生態(tài)環(huán)境,又給食品安全帶來潛在危險。

突破關鍵技術,選育高抗小麥新品種,是解決根本問題的有效辦法。20世紀40年代,我國開始小麥赤霉病抗性改良。20世紀90年代,程順和院士提出“選用綜合豐產性好、赤霉病輕的親本配組,后代注重綜合豐產性好,兼顧以抗赤霉病為主的抗病、抗逆選擇”的技術思路,先后育成了一批中抗赤霉病的大面積豐產小麥品種,比如“蘇麥”3號,這是國內外公認最好的赤霉病抗源。

此后,我國還開展了一系列以“蘇麥”3號和“望水白”等為供體的抗赤霉病育種工作,但收效平平,因為抗赤霉病性和綜合豐產性的矛盾始終難以協(xié)調。

對此,江蘇里下河地區(qū)農業(yè)科學研究所所長李愛宏提出,在傳統(tǒng)育種基礎上,利用分子標記輔助選擇、全基因組選擇、單倍體快速育種技術等現代生物技術手段,可針對特定目標和性狀改良,能解決傳統(tǒng)育種解決不了的問題,實現自主知識產權種源可控,滿足國家糧食安全戰(zhàn)略需求,“揚麥”33號因此“出世”。

“‘揚麥’對赤霉病表現出較好的抗性,但多數并不攜帶世界范圍內廣泛應用的Fhb1基因,具有獨自的抗性遺傳體系。在對20多年育成品系抗性結果及遺傳分析的基礎上,我們提出把Fhb1基因導入‘揚麥’背景協(xié)同提高抗病性和豐產性的育種策略。通過多組合大群體選擇,終于育成抗赤霉病品種‘揚麥’33號,該品種還攜帶抗白粉病基因Pm21。”高德榮說。

近10多年來,“揚麥”科研育種團隊堅持以解決生產重大問題為出發(fā)點,培育了早熟高產品種“揚麥”23、耐遲播高產品種“揚麥”25、優(yōu)質弱筋品種“揚麥”24、強筋品種“揚麥”29等,已成為長江中下游麥區(qū)主導品種。

目前,該科研育種團隊正加強現代生物育種技術的運用,致力于培育新一代綜合抗病性更強、品質更優(yōu)、產量更高的品種,努力提高農民的種糧效益。

“我們新培育的‘揚麥’39號,綜合性狀更突出,幾乎找不出明顯的缺點,將在今年秋播投入生產?!备叩聵s表示。(過國忠?劉大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