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訪問中國食品安全網!
 

內蒙古“阿哈都”地理標志宴驚艷亮相 解碼千年游牧文明

2025-07-02 14:40來源:中國食品安全網 編輯:張陽陽

中國食品安全網訊(記者 張陽陽)近日,一場別具一格的飲食文化盛宴在呼和浩特市盛大開啟。由內蒙古自治區(qū)市場監(jiān)督管理局指導,內蒙古文化旅游投資集團與內蒙古烹飪餐飲飯店行業(yè)協會聯合協助,阿哈都酒樓精心打造的“內蒙古地理標志宴”正式亮相,以14道地標菜品全景呈現北疆風物,用草原珍饈解碼千年游牧文明。

1751437622980695.jpg

此次地理標志宴嚴選蘇尼特羊肉、巴彥淖爾小麥、呼倫貝爾野蔬等12款國家地理標志產品,構建起“從牧場到餐桌”的游牧文化活態(tài)體驗。宴席以“草原宴文化”為核心,精選北緯40° - 50°錫林郭勒盟、呼倫貝爾黃金牧帶的地理標志食材,形成了兼具地域特色與健康理念的味覺矩陣。

涼菜四韻盡顯草原冷食智慧。非遺鹽水羊肝選用蘇尼特羊肝,以“母親湖”大青鹽(國家地理標志產品)腌制,傳承草原腌制工藝;沙蔥羊肚絲將呼倫貝爾野生沙蔥與烏珠穆沁羊肚搭配,口感脆嫩;河套自生豆芽用黃河水培育,呈現河套平原農耕文明特色;白玉芥菜拌苦菜融合赤峰芥菜與錫林郭勒苦菜,詮釋“藥食同源”理念。

1751438154206254.jpg

熱菜七絕演繹游牧烹飪哲學??军S油面包配奶嚼口,奶香濃郁;血腸拼肉腸還原草原宴席標配;家燉呼倫貝爾牛大骨骨髓富含膠原蛋白;蘇尼特羯羊手扒肉肉質細密,其天然去膻生態(tài)源于草原硫化物草場;阿拉善干肉燴菜展現游牧民族食材保存智慧;脆皮酸奶將傳統(tǒng)工藝與現代技法結合;沙蔥炒雞蛋實現膳食纖維與優(yōu)質蛋白完美配比。

主食雙璧詮釋農牧融合智慧。酸奶餅采用蒙古包傳統(tǒng)發(fā)酵工藝,酸甜適口;蒙古餡餅以巴彥淖爾小麥粉制作餅皮,包入蘇尼特羊肉餡,煎至金黃酥脆。

1751438107687511.png

每道菜品都是自然饋贈與文明創(chuàng)造的結晶。手扒肉延續(xù)“以肉為尊、分食共饗”的待客禮儀;阿拉善風干肉是游牧民族應對嚴寒氣候的生存智慧結晶;奶嚼口成為游牧奶食文化的標志性符號;大青鹽則是激活草原本味的密鑰,詮釋著“好肉配好鹽”的游牧飲食真諦。

為助推“地理標志美食之旅”,阿哈都酒樓啟動立體傳播。線下舉辦“草原宴儀”主題品鑒會,在還原的蒙古包場景中,搭配長調民歌與馬頭琴演奏,讓食客感受游牧豪情;線上聯合抖音發(fā)起#黃金牧帶食材溯源#挑戰(zhàn)賽,直播牧場采摘與傳統(tǒng)制作工藝,并在美團平臺上線“地標宴家庭套餐” 。

1751438351198922.jpg

這是首次系統(tǒng)整合草原地理標志食材的高端宴席,90%原料來自錫林郭勒與呼倫貝爾黃金牧帶,從主料到調味料均堅守地理標志標準。阿哈都酒樓通過標準化呈現游牧飲食精髓,為全區(qū)提供可復制的產業(yè)升級樣本。目前,酒樓已規(guī)劃在呼倫貝爾、阿拉善設立分店,未來還將聯合旅行社開發(fā)“地標宴 + 牧場研學”路線,推動地理標志從農產品符號向文旅消費轉型。

一席“阿哈都地理標志宴”,不僅是北疆風土的味覺濃縮,更是游牧民族與自然對話的千年史詩,展現了現代農業(yè)文明與傳統(tǒng)游牧文化的當代對話,成為游客“沿著地理標志去內蒙古旅行”的舌尖導航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