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訪問中國食品安全網(wǎng)!
 

云南人侃菌故事

2023-09-08 10:13來源:昆明日報 編輯:王艷麗

“在常出菌子的地方,通常是樹根或灌木叢里,如果飛著幾只蚊子,縈繞在某地始終不肯離去,只要仔細找,大概率能在周圍十幾厘米的地方,發(fā)現(xiàn)幾朵上好的菌子?!庇?0年經驗的拾菌“專業(yè)戶”柳開林說,他小時候上山拾菌子,用這個方法,找到過很多紅牛肝菌、白牛肝菌、黑牛肝菌、黃牛肝菌……

9月3日,作為新書《食菌記》的作者,柳開林在云南旅游圖書館,與讀者分享了云南人“shí”菌的故事。

“識”菌

柳開林是云南楚雄人,這里是中國野生菌的主產區(qū)。從八九歲開始,柳開林就跟著大人上山撿菌。什么樣的菌子能吃、什么樣的有毒,柳開林成竹在胸。因為他大腦中關于菌子的知識譜系,是從童年開始的十幾年間,經長輩言傳身教,在不知不覺中建立起來的。

上大學離開云南,到北京生活十幾年后,再次回到小時候采過無數(shù)次菌子的山林,柳開林依然能在林間枯葉下或苔蘚上找到顯眼的青頭菌、紅菌,在溝澗邊發(fā)現(xiàn)成片的奶漿菌,在松樹和櫟樹下的灌木叢里發(fā)現(xiàn)珍貴的、讓人欣喜若狂的牛肝菌……

從互聯(lián)網(wǎng)大廠辭職后,柳開林有了更多時間上山采菌子、觀察菌子。2022年春天,柳開林在北京市門頭溝的山上,發(fā)現(xiàn)了一種叫晶蓋粉褶菌的菌子?!八欠垴蘧易謇餅閿?shù)不多可食用的品種,很好吃。吃起來口感香脆而微甜,我覺得在北京可以排第一?!绷_林說,這種味覺體驗讓他想到小時候吃過的美味——雞樅。于是,他心血來潮打算記錄菌子,便有了《食菌記》。

“拾”菌

作為拾菌“專業(yè)戶”,柳開林從來沒“被菌子鬧著(吃菌中毒)”,因為他一直堅持“不熟悉的菌子不采不吃”,還有就是“烹飪菌子要徹底做熟”。最近幾年的夏天,柳開林常回老家,和外婆一起上山拾菌。

其實,第一個帶柳開林上山拾菌的是他的爺爺。一個雨后的清晨,在一片松樹林里的草地上,柳開林碰到幾朵從沒吃過的菌子,像云朵一樣若隱若現(xiàn)地飄在青草間。爺爺告訴他:“這個是云彩菌,可以炒火腿吃,香得很?!边@些像一朵朵白云的云彩菌,就是汪曾祺先生在《七載云煙·采薇》里說的“簡直像一堆牛屎,里面又夾雜了松毛、雜草”“中吃不中看”的人間至味——干巴菌。柳開林說:“汪曾祺先生一定沒見過長在草地上的干巴菌。干巴菌只有在被手碰過或者氧化后,才會變深。相比干巴菌,我更喜歡云彩菌這個名字,就像白云一片天上來,輕盈點綴在松樹林間的草地上?!?/p>

“食”菌

在汪曾祺先生口中,干巴菌是人間至味,雞樅是菌中之王。在《食菌記》里,柳開林說:“如果要讓一個云南人給菌子王國排座次,菌中之王非雞樅莫屬。”對柳開林來說,在他還不知道雞樅的“樅”字怎么寫的時候,就知道雞樅好吃、珍貴且地位極高。小時候,如果誰考了前幾名,老師就會說,他是幾年級幾班的“大雞樅”。

爆炒、燒湯、油炸,柳開林覺得,雞樅怎么做都好吃?!霸颇匣鹜缺措u樅,能釋放雞樅的氨基酸物質,鮮嫩無比;雞樅燒湯,放點青辣椒絲,香甜的湯汁帶著鮮辣?!彼f,還有珍貴而美味的油雞樅,選用沒有開傘的小骨朵雞樅,用菜籽油熬制。從大火到中火到小火,慢慢熬4小時,才能軟硬適中、香氣綿長,口感最好。除了雞樅,柳開林在《食菌記》里,還分享了菌子的各種經典做法。

有讀者問“云南的野生菌應該推廣出去,還是保留在云南”,柳開林覺得,有更多人知道,會讓云南的菌子發(fā)展得更好。就像他在《食菌記》里寫的“全國各地的野生菌產區(qū)有很多,有野生菌采摘和食用習慣的人群也不限于云南人,為什么只有云南形成了獨特的食菌文化……菌子里的云南,正是很多現(xiàn)代人的理想生活之地和棲息之所”。    首席記者李思凡報道

相關  “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來吃菌

這兩年,每到七八月,昆明市民小呂的生活都繞不開野生菌,不是帶著朋友到昆明周邊的縣區(qū)去吃菌,就是給朋友買菌、寄菌。她說:“這幾年,知道云南野生菌的人多起來了。每年我都要給外地的朋友寄松茸、干巴菌,有些膽大的朋友還想試試見手青,我讓他們來云南吃?!?/p>

2021年,一首被花式改編的歌曲《紅傘傘白桿桿》火遍全網(wǎng),讓云南野生菌受到廣泛關注。各類賬號對《紅傘傘白桿桿》的有趣演繹,讓“云南野生菌”成為新網(wǎng)紅,也讓公眾更加關注野生菌食用安全。其實,全國很多省都產野生菌,當?shù)厝艘捕汲砸吧?,但一說野生菌,更多人最先想到的還是云南。來云南避暑的游客,一定要吃一頓菌,甚至有人為了吃菌,專程來一趟。一朵朵鮮美又神秘的野生菌,成了云南豐富的生物多樣性、良好的生態(tài)環(huán)境代言人,也成了能代表云南的文化符號。

7月底,33歲的湖南游客鄧磊與妻兒到昆明避暑,云南木水花野生菌交易中心是他們的第一站。雞樅、松茸、青頭菌、見手青、干巴菌、牛肝菌、雞油菌、谷熟菌……鄧磊從沒見過這么多野生菌,他說:“我們在網(wǎng)上看到關于云南野生菌的各種信息,這次專門帶孩子來深度體驗一下。果然名不虛傳,我還買了兩箱快遞回家。”

還有游客不滿足于買菌,他們更想親自去撿菌。7月初,有昆明旅游企業(yè)推出到昆明嵩明、晉寧,玉溪易門等地撿野生菌的一日游產品,參加的大多是上海、廣東等地的游客,有些游客為了撿菌改簽機票,有些游客甚至專程飛來昆明參加撿菌一日游。跟著專業(yè)領隊、菌子專家,游客花4小時至5小時上山撿菌子。他們說,上山撿菌,不僅能直擊菌子新鮮出土的景象,也滿足了他們對野生菌的想象。

云南素有“野生菌王國”之稱,野生食用菌的種類約900種,占全國的90%。依托云南豐富的野生菌資源,今年暑期,云南省文化和旅游廳與抖音集團合作策劃“云南邀請全抖音來撿菌子”話題,為云南文旅產業(yè)引流。截至7月下旬,該話題播放量超過5577萬次,與云南花式撿菌子相關的內容多次登上抖音熱榜。7月底、8月初,云南省還邀請抖音達人到易門、南華撿野生菌,參加野生菌節(jié)活動,體驗野生菌美食。同時,省文化和旅游廳還與攜程、飛豬等在線旅游平臺合作,開展“云南吃jier季”文旅推廣活動,設立以“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云南吃jier季”“有一種味道叫云南”為主題的推廣專區(qū),開設“吃菌季”主題專場等。

野生菌,已經成為云南文旅新亮點。來云南吃菌,也成為體驗“有一種叫云南的生活”的新方式。(李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