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C晚A”對于很多人來說已經是再熟悉不過的生活方式。最近,上海、南京等城市舉辦的大大小小的咖啡節(jié)刷屏社交網絡,而曾經國內咖啡界的老大、老二也接連登上新聞熱搜——星巴克放棄價格戰(zhàn),不再買一送一;太平洋咖啡被曝大量關店,內地僅剩下71家。
10月30日,記者探訪了解到,目前南京已無太平洋咖啡。
調查:門店數連年減少,南京現在已無門店
根據媒體報道,目前星巴克在中國的門店數量為7306家,瑞幸超過兩萬家,庫迪7412家。在瑞幸誕生之前,太平洋咖啡是僅次于星巴克的第二大品牌,最多時達458家,但如今僅剩71家。
1992年7月,太平洋咖啡第一家門店在中國香港開門營業(yè),隨后成了香港最具影響力的連鎖咖啡之一。截至2022年5月,香港共有123間門店,本地會員人數超過20萬。從定位來看,太平洋咖啡瞄準的是星巴克。消費受眾主要目標群體為商務人士,打造類似于星巴克的“第三空間”。
2011年,太平洋咖啡被華潤創(chuàng)業(yè)收購,進入內地市場。依托華潤集團旗下的商業(yè)體、購物中心等,太平洋咖啡快速擴張。2015年,門店總數達458家,超過Costa,成為中國市場第二大連鎖咖啡品牌,僅次于星巴克。根據華潤創(chuàng)業(yè)官方網站介紹,2022年時,太平洋咖啡全國范圍仍有超過300家門店。
10月30日,記者在太平洋咖啡官方小程序上發(fā)現,目前南京已經沒有太平洋咖啡了,定位改為無錫、蘇州,同樣顯示“當前城市尚未開通門店”。而北京仍在營業(yè)的門店僅顯示3家,上海2家,廣州2家。
9月12日,太平洋咖啡的官方公眾號發(fā)布了一則新品上市公告,其中列舉了新品上市的門店。具體來看,全省范圍內不僅南京、無錫、蘇州,整個江蘇都已經沒有門店。
根據媒體報道,從2019年起,太平洋咖啡新開門店數逐年減少,2019年新開83家門店,2020年、2021年、2022年,分別減少至43家、44家、29家。
報告:近十年咖啡連鎖頭部品牌快速開店擴張
近期,《中國咖啡產業(yè)報告2024》(以下簡稱《報告》)對外發(fā)布。全球咖啡產業(yè)價值鏈涵蓋從種植到消費終端的多個環(huán)節(jié),形成了一個龐大的產業(yè)鏈條。而在中國,咖啡進口量保持了20%以上的增長,達到15萬噸,金額近60億元。近十年內,中國咖啡消耗量增長了167%,達到35萬噸,顯示出市場對咖啡的日益需求。
中國咖啡消費市場經歷了從速溶咖啡主導到多元化消費場景的演變?,F磨咖啡和零售咖啡成為主要消費分類,所謂零售咖啡,是像三頓半、隅田川、永璞等這類的品牌零售的咖啡產品,比如濃縮咖啡液、膠囊咖啡。
現磨咖啡的市場規(guī)模超過1200億元,整體市場規(guī)模達到1500億元,將快速成為消費主流,預計市場份額將從不足40%提升至超80%。與此同時,三、四、五線城市的咖啡市場滲透率正在提升。
從數量來看,中國咖啡連鎖頭部品牌的門店占比達到了27%,瑞幸在所有城市等級處于絕對領先位置。而瑞幸、星巴克、庫迪、幸運咖、manner等均在快速開店擴張。
此外,現磨咖啡的消費場景日益豐富,包括專業(yè)咖啡連鎖、快餐、茶飲、便利店及自助機等??觳妥隹Х鹊模写蠹沂煜さ目系禄?、麥當勞;茶飲如奈雪的茶,這兩年也在一些門店上新了咖啡,蜜雪冰城則是全線門店銷售咖啡;便利店咖啡更是數量眾多,比如十足、711都有現磨咖啡銷售。當大家都在角力咖啡賽道時,上島咖啡、COSTA雕刻時光、漫咖啡等曾經的網紅咖啡、連鎖咖啡,市占率也在逐漸下降,紛紛閉店。就連這兩年的網紅連鎖咖啡代數學家,隨著金茂覽秀城門店的關閉,目前在南京也只剩下4家門店。
業(yè)內:激烈競爭下,需深度理解消費者心理
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管理學院碩士生企業(yè)導師支培元分析表示,太平洋咖啡大量閉店,映射出傳統(tǒng)咖啡零售商在現代競爭環(huán)境下所面臨的嚴峻考驗。這一轉變,實質上揭示了零售咖啡行業(yè)深層次的競爭格局演變與消費者行為范式轉移。近年來,以瑞幸為代表的新晉品牌,依托先進商業(yè)模式與數字營銷手段,迅速搶占市場份額,對包括太平洋咖啡在內的老牌玩家構成了直接挑戰(zhàn)。它們通過規(guī)模化運作、高性價比策略以及無縫融入現代生活方式的服務,成功捕獲了廣大消費者的青睞,尤其是年輕客群,從而重塑了咖啡消費場景的定義。
咖啡行業(yè)正經歷前所未有的創(chuàng)新與革新。品牌要想脫穎而出,需深度理解消費者心理,精準定位,創(chuàng)新經營模式,強化品牌特色?!昂诵脑谟谌绾翁峁┳吭降念櫩腕w驗,滿足特定消費群體的期待。市場細分的趨勢下,每個品牌都有專屬的發(fā)展路徑與生存空間?!?/p>
廣州智游商旅有限公司創(chuàng)始人張翛純認為,太平洋咖啡雖然定位瞄準了星巴克,但在品牌影響力和產品創(chuàng)新上未能形成有效競爭,同時缺乏足夠的市場敏銳度和靈活性,無法及時捕捉消費者需求的變化。像代數學家等咖啡品牌的門店收縮,進一步凸顯了咖啡行業(yè)的激烈競爭。隨著市場飽和度的提升,消費者對咖啡品質、口感、價格等方面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品牌間的差異化競爭愈發(fā)明顯。新興品牌如瑞幸、庫迪等憑借價格優(yōu)勢、營銷創(chuàng)新和快速擴張,對老牌咖啡品牌形成了巨大沖擊。同時,獨立咖啡店和網紅咖啡店的興起,也加劇了市場競爭??Х绕放菩枰粩鄤?chuàng)新,提升產品品質和服務水平,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立于不敗之地。(王益 季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