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中央一號文件指出,高質量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優(yōu)化建設內容,完善農民全過程參與項目實施機制,強化工程質量全流程監(jiān)管。
浦城,素有“福建糧倉”的美譽,2023年被列入全國8個整區(qū)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縣之一。近年來,浦城縣以“投好、建好、管好、護好、用好”為脈絡,把高標準農田建設視為從規(guī)劃到利用的全生命周期系統(tǒng)工程,努力實現農田“灌排化、機械化、田園化、生態(tài)化、數字化”。截至2024年底,共改造建設高標準農田38.2萬畝,占全縣永久基本農田的82.5%。2025年,浦城計劃繼續(xù)改造建設5.5萬畝高標準農田。
新時代,浦城如何創(chuàng)新農田建設?我們踏上春日浦城大地尋求啟示。
從“零散補丁”到“一片沃野”
日前,在浦城縣臨江鎮(zhèn)水西村高標準農田建設現場,挖掘機在田間忙碌地開渠挖溝,工人們在有序地開溝埋設伸縮式管道。
種糧大戶馬芳華站在田頭,望著眼前這片700余畝正在改造的高標準農田,臉上難掩喜悅:“機械在零零散散的‘補丁田’里上下爬,轉個身都費勁,之前這一片建成了400多畝高標準農田,我就得到了很多好處。有這連片良田,再生稻兩季畝產沖刺1150公斤,我心里有底了?!?/p>
從“零散補丁”到“一片沃野”,浦城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投與建”模式,源自全生命周期的頂層設計。
浦城縣農業(yè)農村局局長孫杰介紹,如同生命初期需要呵護,高標準農田建設在投資來源上就有多方關注。近年來,浦城整合多部門力量形成財政投入常態(tài)化機制,積極爭取中央和省級農田建設指標專項資金,爭取上級指標資金4.08億元,獲得亞行貸款、縣農發(fā)行貸款授信等金融支持3.9億元,吸引新型經營主體投入1500萬元參與建設,構建起“中央資金保基本、金融貸款補缺口、社會資本提質量”的多元投入模式,為高標準農田建設提供保障。
“今年我們高標準農田建設標準從每畝2400元提升到每畝3000元,建設標準也在不斷地升級,滿足現代農業(yè)生產所需?!逼殖强h農地開發(fā)利用有限責任公司副總經理楊曉東說,浦城以土壤“三普”試點成果數據形成農田“數字畫像”,因地制宜制定《浦城縣整區(qū)域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試點實施方案》,在建設初期規(guī)劃便優(yōu)先將連片耕地、糧食生產功能區(qū)納入建設范圍。建設的每一塊田的道路、水源、農田高度等規(guī)劃都經過專業(yè)的勘測設計,同時將當地農民需求和農業(yè)發(fā)展納入重要考量,建設改造方案都經過多方、多輪論證,確保每一筆資金都花在刀刃上。
據楊曉東介紹,高標準農田的“質”與“效”,在細處可見一斑:在臨江鎮(zhèn)水西村800畝高標準農田建設中,根據當地種糧大戶馬芳華再生稻種植所需,改造包括20厘米梯度落差便于灌溉、排灌分離水渠避免病蟲害、生態(tài)暗渠地下排水便于機械作業(yè)等;在仙陽鎮(zhèn)陽墩村麒麟畈高標準農田建設時,仙陽供電所對于田間電線桿進行遷改,移除天上“蛛網”提升顏值的同時,便于農用無人機開展播種、施肥、用藥等作業(yè)。
據統(tǒng)計,高標準農田建成后,農田綜合生產能力提高11%,機械化水平提高25%,規(guī)模經營土地流轉率提高36%,新型經營主體占比提高20%。
從“人海戰(zhàn)術”到“數字護航”
在仙陽鎮(zhèn)陽墩村麒麟畈的千畝良田間,楊曉東手持一臺平板電腦走在筆直的水泥路上,手指一滑,便打開了“掌上農田”App,向同行的工作人員講解了起來:“看,屏幕上顯示的這一帶就是我們浦城縣農文旅融合示范帶,從陽墩村到山橋村總共10010畝的高標準農田,我們就算不到這兒,也能對這邊的信息了如指掌?!?/p>
高標準農田建好了,需要好好管護才能“茁壯成長”,而“數字”就是浦城高標準農田“管”與“護”的利器。浦城縣委托福建省地質測繪院遙感中心,利用遙感、大數據分析等現代信息技術,創(chuàng)新研發(fā)縣級農田建設數據資源管理系統(tǒng),開發(fā)大數據艙、以圖管田、建前規(guī)劃、建中管理、建后管護、災損保險6個子系統(tǒng),實現高標準農田建設和管護有據可查、全程監(jiān)控、精準管理。
走進麒麟畈旁的謝華安院士工作站,種糧大戶鐘安森沒有下田,而是在大屏幕前查看農田的情況。
“田里有許多物聯網設備,大到一片農田,小到一株油菜,我們都能看見。”鐘安森說,以前巡田靠“人海戰(zhàn)術”,如今只需手指點點屏幕,不僅是田里外部情況,土壤的濕度、電導率、pH值,還有水稻生長“三大參數”——氮磷鉀含量都能掌握,實現科學種糧。
數字管護方便了高標準農田管理,制度創(chuàng)新則為數字管護注入持久動力。據介紹,浦城縣建立了“縣負總責、鄉(xiāng)鎮(zhèn)落實、村為主體、所有者管護、使用者自護、受益者參與”的管護機制,制定了《浦城縣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管護辦法》《浦城縣農村公共基礎設施管護體制改革實施方案》,明確各方職責。受益主體負責籌措管轄范圍內的農田水利設施管護資金,并進行定期檢查。村民委員會對工程正常運行情況負責,成立專門管護機構,定期巡視查看和養(yǎng)護,確保機耕路、排灌溝渠等設施完好。
針對閩北山區(qū)山洪水毀現象比較多發(fā)的縣情,當地還開展高標準農田設施災損保險試點工作,為農民和農田提供保障。據悉,浦城的“掌上農田”App移動端應用系統(tǒng)在福建省全面推廣使用,農業(yè)農村部發(fā)文向全國推薦項目成果。
從“單一產糧”到“多元共生”
在石陂鎮(zhèn)申明村,福建山農米業(yè)有限公司董事長陳兆武最近都在忙著育秧備耕?!拔伊鬓D的土地總面積超過3000畝,目前田里油菜正長得旺,這兩天準備再生稻育秧,油菜一收馬上可以插秧。”陳兆武向記者細數,“4月插秧,8月收頭季,10月收再生季,11月種油菜,畝產超噸糧,油料100公斤!”
高產背后是“良田+良技”的深度融合,也是浦城“用良田”與“興產業(yè)”的縮影。
近年來,浦城發(fā)展“稻—再—油”一年三熟、四季無休的種植模式,稻油輪作改善土壤結構,秸稈粉碎還田使化肥使用量減少15%,形成“田養(yǎng)種、種養(yǎng)田”的綠色循環(huán)。目前,浦城再生稻種植8.5萬畝,每畝增收900元左右,平均畝產比單季稻高出約320公斤,示范片畝產達1382.7公斤。
“利用冬閑田種植油菜,每畝有400多元的純利潤。我們農田流轉租金從每畝300元到每畝600元,這是實實在在地增加村民收入?!标愓孜湔f。
據介紹,浦城縣還推進農機普適化應用、智能化轉型,新型農機、智慧農機深入農業(yè)生產環(huán)節(jié),催生了農機社會化服務。目前,浦城全縣農業(yè)機械保有量達7萬余臺,當年新建主要農作物生產全程機械化示范基地3個和區(qū)域性農機服務中心1個,新型經營主體占比提高20%。這也為村民就業(yè)帶來了“良機”。
“現在用無人機,每天能完成幾百畝的飛防作業(yè),扣除發(fā)電、無人機折舊等成本,一天收入近1000元?!毕申栨?zhèn)鐿杭家庭農場負責人王鐿杭說,他今年23歲,不僅自己種糧,還和其他無人機、收割機、插秧機機手一起,為周邊鄉(xiāng)鎮(zhèn)的種糧大戶提供服務。
“良田”亦繪就了美麗鄉(xiāng)村畫卷。浦城以高標準農田建設為基礎,注重融合推進,完善田塊、道路、水系等農田設施,盤活蓮塘鎮(zhèn)山橋村“十里蓮塘”—馬西村—仙陽鎮(zhèn)麒麟畈連片稻田資源,結合高標準農田“五化”建設,打造農文旅融合示范區(qū),探索農旅新模式。
“我們村大力發(fā)展‘美麗經濟’,增加村民收入,日子越過越紅火。”山橋村黨總支書記謝俊濤說,全村建立優(yōu)質稻示范基地3600畝,大米批發(fā)價從每公斤4元提高到8元,打造大型水稻生態(tài)種植觀光主題公園,村集體和村民共計年增收300萬元,外出務工人員也陸續(xù)返鄉(xiāng)就業(yè)。“3月油菜花開了,往來的游客絡繹不絕,村里農家樂、民宿又有得忙活了?!?/p>
從彎曲層疊的零散田塊,到廣闊連片的現代糧倉;從“腳力巡田”的粗放管理,到“數字賦能”的全周期管護;從“單一產糧”的農業(yè)孤島,到“三產融合”的共富引擎——浦城以全生命周期理念重構農田價值,讓每一寸土地都成為孕育希望的沃土。
“接下來,我們將落實好現代農業(yè)產業(yè)園項目創(chuàng)建工作,推動高標準農田建設、單產提升和社會化服務有機融合,并加速推進浦城縣糧食產業(yè)公共服務中心項目建設,提升糧食倉儲條件?!睂O杰介紹,隨著這些項目的推進,將使“浦城米”走進更多“中國碗”。(吳旭濤 王玥明 柳浪漫 柳志勇 徐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