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訪問中國食品安全網!
 

13年,為中國母乳畫像

2022-12-15 16:31來源:瞭望 編輯:岳岳

科研,是從緩和婆媳關系開始的。放在幾年前,魯婷婷很難想到。

社區(qū)醫(yī)院里,一位年輕媽媽正在參與她和同事組織的母乳采集項目。外面,孩子哇哇哭了起來,一旁的婆婆惱了,責備接踵而至,做這些沒用的干嗎?孩子哭不知道嗎?

魯婷婷和同事趕緊讓媽媽暫停采集先哺乳,自己放下檢測儀,跑去幫忙哄孩子,另一邊安慰開導婆婆,“收集母乳是要做重要的科學研究”。一陣忙碌,采集終于完成。

手指粗細的試管,小心翼翼地被母乳填滿,送進實驗室零下80攝氏度的冰箱、顯微鏡、分析儀,只為中國寶寶喝上更好的奶粉。換句話說,這是給中國寶寶口糧的“量體”,為了更好地“裁衣”。

20221215153547734.png

飛鶴檢驗實驗室?圖片來源:飛鶴

中國母乳長什么樣

如果說嬰幼兒配方奶粉有天花板,那一定是母乳,演化了數百萬年的母乳。

只有了解母乳,才能設計出貼近它的好奶粉。但中國母乳到底長什么樣?直到2009年,都沒人能說清。

母乳營養(yǎng)成分復雜,且因基因、飲食、地域而千差萬別。國家層面缺少各地系統的母乳數據,直接影響了為母乳“畫像”,乃至母乳研究的開展。

找到那份母乳。

2009年,以承擔 “863”計劃為契機,乳企飛鶴著手建立自己的中國母乳數據庫。

剛入職中國飛鶴研究院不久,魯婷婷就趕上了一次大規(guī)模采集。在經歷了預試驗、設計實驗方案、設計調查問卷、倫理審查、確定招募人群條件、篩選等歷時半年的準備工作后,這場涉及全國9個主要樣點的采集才正式開始。

即便每地都有合作的機構、志愿者,魯婷婷還是一個不落地跟了個遍。她需要確保操作萬無一失。

為了結果的準確性和可比性,從采集流程,到樣本的保存運輸,再到分析指標、方法,都有一套嚴格的標準規(guī)范。

采集時,必須在單側乳腺充盈的情況下采集完這一側全部的乳汁,并且和上次哺乳至少間隔3個小時。采集后,要第一時間將樣品混勻、分裝,一部分馬上放入事先準備好的零下20攝氏度的冰箱做冷凍處理,一部分現場檢測宏量營養(yǎng)素指標。為了防止母乳樣本分層、滋生微生物,這套復雜的工序必須在20分鐘內完成。每到一地,魯婷婷都要提前兩天帶著采集人員養(yǎng)習慣、練手速。

不只是流程——吸奶器的功率、速度要統一,必須用固定型號,分裝樣品管要耐零下80攝氏度的低溫,試管上的樣品貼也要經過低溫、冰水的考驗,如果樣品要郵寄,則必須使用全程有溫度控制顯示的冷鏈。

采集的同時,還要做膳食調查和母子健康信息調查,從日常油鹽攝入量、睡眠質量,到最近一周的飲食,都要細化。光說一碗米飯還不行,工作人員會拿出食物卡,確認是大碗還是小碗。

疫情讓采集難度再次升級。今年參與母乳風味物質研究時,因為無法見面、只能遠程“遙控”媽媽們自己采集,中國飛鶴研究院研究員方晨需要一對一地反復叮囑采集時間、注意事項,采集前兩三天告知一次,采集前一天晚上提醒一次,采集當天上午再跟進一次,估計快采完了,還要趕緊提醒冷凍。

媽媽們的喂奶習慣不同、作息時間不同,有人半夜還在哄睡寶寶,有人白天上班晚上才有空溝通……這位科研人員的筆記本上,記滿了媽媽們的日程。

難得是做好“人”的工作

技術不是唯一的難題。

采樣是做“人”的工作,面對的又是處于哺乳期、面臨很多困難的年輕媽媽。

“采集一般都是要求六個月以內的母乳樣品,那個時段的媽媽,個人休息是不能保證的,晚上睡不好,就會有情緒上的波動?!濒旀面谜f。

意外隨時可能出現。有人要面對家人的不理解,有人會為等待時間長、孩子哭鬧而突然煩躁。有的媽媽因為寶寶餓了提前哺乳,沒能達到采集量的要求。也有人因為來到陌生環(huán)境,采集過程不順,要求半途退出。

怎么安撫情緒,成了采集的“基本功”。

魯婷婷和同事練就了一手哄孩子的本事,還同社區(qū)醫(yī)生學會了跟年輕媽媽打交道的“眼力見”——耐心是永遠的準則,不要因為媽媽的態(tài)度反復而表現得不耐煩,不能因為中途退出就心灰意冷,如果填問卷時有問題卡住了,更不要較真,這對于安撫情緒都不是好主意。

“你要站在她的角度上想想她的情況。”魯婷婷說。

媽媽們往往好奇自己的母乳成分,采集員就會根據現場檢測結果,第一時間出具一份母乳中宏量營養(yǎng)素的測定報告,以及專業(yè)的膳食建議——“你看你脂肪偏高,可能最近吃油脂類的東西比較多,可以增加蛋白質的攝入?!?/p>

尊重、理解。方晨覺得,這是技術以外的重要準則。

她聽到最多的疑問是,我的母乳會不會被浪費?

對此,她會耐心解釋研究目的,說明采集來的樣本和信息都如何使用,“充分尊重母親和采集的母乳樣本”。

對于什么是尊重“母乳樣本”,她解釋道,“我們需要多少母乳,就跟媽媽要多少?!比绻坎赏甑玫搅?50毫升,而采樣只需50毫升,多余的母乳會返還媽媽。“我們拿到這個樣本后,也是實驗需要多少就取多少,不會隨意處置或者浪費?!?/p>

如果采集到一半,媽媽堅持中斷,已采集的量又達不到研究所需,魯婷婷會現場幫媽媽檢測好母乳指標,將已采的母乳冷凍好,讓媽媽帶回去哺乳。

每次運輸的包裝盒80厘米見方,里面放的樣品卻很有限,空間主要被干冰、泡沫箱填滿,用魯婷婷的話說,“就是為了保護珍貴的、好不容易采集的母乳樣品”。

“真的太珍貴了。”這話她說了3遍。

基礎研究的基礎

魯婷婷采集的“珍貴”母乳,最終為母乳中營養(yǎng)素的測定,蛋白質、脂肪、益生菌、微生物,蛋白質組學等研究,提供了關鍵的基礎研究數據。

這正是它們的使命。

在中國飛鶴乳業(yè)首席科學家蔣士龍看來,母乳數據庫是母乳研究的基礎。

除了一線采集,飛鶴還對全球已發(fā)表的國內外與中國母乳相關的所有文獻進行了檢索,匯總綜述。如今,飛鶴母乳數據庫研究數據已覆蓋全國27個省(區(qū)、市)、1987年至今30多年間的約2萬份母乳樣本。

隨著樣本量不斷擴大,對中國母乳的系統基礎研究得以持續(xù)深入:深度上,從成分研究到微觀構成及功能研究,對中國母乳的研究深入到活性、比例、動態(tài)變化等微觀維度;精度上,從母乳的靜態(tài)研究延伸到不同母乳成分在時間序列上的動態(tài)研究,及其對嬰幼兒生長發(fā)育和健康狀況的影響。

“中國的人口基數給予了更多資源做母乳研究。國外發(fā)表的文章樣本量平均在幾十左右,部分樣本量才十幾個?!笔Y士龍說,現在,飛鶴母乳基礎研究的數據量“一定是幾百個起”。

2020年,基于數據庫,飛鶴發(fā)表了首個中國母乳蛋白質和氨基酸動態(tài)變化的系統性綜述、首個中國母乳活性蛋白動態(tài)變化的系統性綜述、首個描述中國母乳脂肪酸比例特點的系統性綜述。這是當時已發(fā)表的母乳研究成果中涉及中國母乳樣本量最大的總結之一。

一年后,國內首個對母乳低聚糖動態(tài)變化趨勢進行系統性分析的綜述研究又在飛鶴面世,研究者還首次將中國母乳成分類型與嬰幼兒生長發(fā)育特點關聯在一起,并通過組學分析的方法,在母乳中檢測出多達8000多種蛋白質,發(fā)現中國不同地區(qū)的母乳中存在顯著不同的蛋白質成分有184種……

這些成果被陸續(xù)應用在星飛帆卓睿等產品中,支撐研制“更適合中國寶寶體質”的奶粉。

“接觸過很多企業(yè),和飛鶴合作的時間最長,還能成立研究中心,最重要的是,我覺得飛鶴在踏踏實實地為中國寶寶考慮?!北本┐髮W醫(yī)學部公共衛(wèi)生學院教授許雅君說。2016年起,飛鶴便與北京大學醫(yī)學部在中國母乳、兒童營養(yǎng)等領域開展科研合作。2021年,雙方成立北大醫(yī)學—中國飛鶴營養(yǎng)與生命健康發(fā)展研究中心,組建一流的研發(fā)團隊,深化對生命早期、兒童及青少年、成人全生命周期、全人群覆蓋的營養(yǎng)研究。

做母親的事業(yè)

“做基礎研究需要耗時間,不是說立馬就能看到成果??赡芪覀儸F在做的工作,未必能立馬用到現在的產品當中。”方晨說,但她相信,“對未來十年二十年都非常有意義”。

十年,是基礎研究者更常使用的計量單位。他們把自己的工作形容為一個不間斷的長跑。

過去十幾年的長跑,已經讓飛鶴的中國母乳數據庫冠上“最大之一”的頭銜。而在蔣士龍看來,這遠遠不夠。

“我們的終極目標是,采遍全國所有的縣?!彼忉屨f,“了解不同地域的變化、差異。除了基因之外,哪些項目會影響母乳,這種影響和孩子的生長發(fā)育以及孩子成年后的健康是不是有關系,我們要長期系統性地做研究。”

時間鏈條也在延伸。隨著母乳研究的深入,飛鶴逐步確立了2大技術路線——中國母乳譜系研究和CHMP中國母乳計劃。這也對母乳采樣檢測提出了更高要求。

以中國母乳譜系研究為例,其中光是研究母乳中宏量營養(yǎng)素在時間序列上的變化,就需要連續(xù)跟蹤采集同一位母親的母乳,從生產直到母乳喂養(yǎng)結束,研究不同階段初乳、過渡乳、成熟乳的母乳成分有何變化,還要跟蹤孩子的生長發(fā)育和健康狀況。

“這需要很大樣本量,要覆蓋全國各個省份,光跟一個人就要兩三年,如果沒有踏實干下去的決心,很容易前功盡棄?!痹S雅君指出。

“實際上,研究母乳并不只是為設計配方奶粉,還包括未來孩子的健康喂養(yǎng)指導以及健康教育,這都要從母乳數據得來?!笔Y士龍說。

同樣在延伸的,還有母乳研究整體數據的收集。2019年,飛鶴與江南大學共同開展嬰兒腸道菌群結構及功能研究,雙方將重點推進母嬰益生菌庫建設,采集、分離和保存眾多中國媽媽和中國嬰幼兒來源的菌種。

“現在衛(wèi)健委批準在嬰兒食品中使用的菌株有14個,只有一支西班牙的是從健康母乳里分離出來的?!笔Y士龍說,正在建立的中國母嬰益生菌庫或許將成為飛鶴乃至整個行業(yè)的珍稀資源。他也承認,考慮到申報、食品安全管理等因素,即使研究順利,短期內也很難轉化為產品,“十年也不能保證一定可以完成”。但做還是要做,因為“未來一定要有自己的菌株,不能全受限于別人?!?/p>

和延長采集鏈、擴大采集范圍一樣,這意味著巨大的人力、資金、資源投入。

僅魯婷婷參與的那次覆蓋全國9個樣點的母乳采集,工作人員、志愿者就達兩千多人。

“做母乳研究一是投入巨大,二是要長期投入。”蔣士龍說,“真正做母乳研究投入資金一定是千萬級的,甚至上億都有可能。”

2016到2020年期間,飛鶴的研發(fā)投入增長10多倍,研發(fā)人員隊伍擴充3倍。飛鶴乳業(yè)董事長冷友斌對母乳基礎研究投入的態(tài)度是:上不封頂。

“在研發(fā)創(chuàng)新上,飛鶴一直堅持做長期、戰(zhàn)略性規(guī)劃和投入,而不是看短期、眼前的效益?!崩溆驯笳f。

在他看來,做嬰兒奶粉的人,有種責任?!耙坏┠溉椴蛔慊蛘邲]有母乳的前提下,嬰兒奶粉就是主食,我們有這種媽媽的責任,換句話來講,我們就是在做母親的事業(y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