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訪問中國食品安全網!
 

全國人大代表張俊杰:把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梳理成針對性強、惠及面廣的意見建議

2025-03-06 09:44來源:新華網 編輯:曹譯文

十四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首場“代表通道”集中采訪活動于2025年3月5日8時在人民大會堂中央大廳北側舉行,邀請部分全國人大代表接受采訪。全國人大代表,江蘇省南京市第一醫(yī)院副院長張俊杰表示,作為一名心血管病醫(yī)生,把心臟手術中的“搭橋”和人大代表與人民群眾搭建“連心橋”融合起來,把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梳理成一份份針對性強、惠及面廣的意見建議,為守護人民健康作出更多貢獻。

以下為直播實錄:

新華社記者:

張俊杰代表,您好??床【歪t(yī)是老百姓的“操心事”,人文關懷在其中十分重要,請問您作為一名從業(yè)多年的心血管病醫(yī)生,有什么體會可以和我們分享嗎?謝謝。

張俊杰:

謝謝這位記者的提問。大家好,我是來自南京市第一醫(yī)院的張俊杰,是一名心血管病醫(yī)生,我的日常工作繁重而辛苦,卻伴隨著一份特殊的體會,那就是“動心”。在我救治病人和履職過程中,這個詞以不同的含義出現在我的感受中。

有一種“動心”是來自心血管病手術中的“動真心”。2015年6月,我接診了一位從外院轉來的82歲高齡的危重心肌梗死患者劉老先生,當時他的心臟三根血管兩根完全堵死,僅存的一根90%狹窄,命懸一線。我?guī)ьI我的團隊通過兩次微創(chuàng)介入手術歷時5小時成功開通了三根病變的血管,術后3天劉老康復出院。6年后劉老因為嚴重的心力衰竭,又一次找到我,原因竟然是他的“心門”壞了,二尖瓣出現了嚴重的反流,當時劉老已經88歲了,他沒有辦法耐受外科開胸、心臟停跳的換瓣手術,更加不幸的是要給劉老置換的介入瓣膜當時被國外壟斷。辦法總比困難多,我當時毅然決定采用我們團隊參與研發(fā)的國產二尖瓣夾用微創(chuàng)介入成功為劉老修復瓣膜。今年劉老已經92歲了,晚年生活幸福,每年我?guī)ьI我的團隊在全國開展300多臺微創(chuàng)心臟瓣膜手術,劉老的故事只是我們日常工作的一個縮影。我想這也是我們來自基層的醫(yī)務工作者落實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理念的具體體現。

另外一種“動心”,那就是來自一名醫(yī)生面對患者時涌動的良心和人大代表的初心。我們在醫(yī)院工作,每天都能看到很多的患者拎著一大袋子沉甸甸的膠片東奔西走、滿臉焦急疲憊,那是他們在就診時獲得的影像報告,他們想給就診的醫(yī)生更多的信息,當然,也想少花些錢,少一些等待的時間。患者們長途奔波、小心翼翼攜帶的這些膠片很辛苦也很麻煩,但是他們提供的信息量其實是非常有限的,針對這一難點痛點,我暗下決心一定要解決。2024年全國人民代表大會期間,我提交的《關于加快推進醫(yī)學影像“云膠片”應用的建議》得到了相關部門的高度重視。當年5月份,江蘇便率先建成了全省衛(wèi)生健康云影像平臺,接診醫(yī)生坐在電腦前動動鼠標就可以隨時隨地調閱異地患者的影像報告,患者們再也不用拎著一大袋子膠片到處跑了。平臺建成以后,據估計江蘇省全年可為患者減少重復檢查的費用約20億元。去年11月份,國家衛(wèi)健委等七部門聯合公布了《關于進一步推進醫(yī)療機構檢查檢驗結果互認的指導意見》,隨著這些制度、技術等各方面支持的不斷完善,相信很快全國層面也將實現通用互認,到那時異地患者就診就能更加省心省時省錢了。

這些“動心”的感受讓我倍感自豪,作為一名心血管病醫(yī)生,把心臟手術中的“搭橋”和人大代表與人民群眾搭建“連心橋”融合起來,這樣一份“動心”和初心將激勵我在醫(yī)療技術上不斷突破、追求卓越。同時,把人民群眾的急難愁盼梳理成一份份針對性強、惠及面廣的意見建議,為守護人民健康作出更多貢獻。